前不久,方舱医院的“淡定哥”火了。照片里,他捧着一本书看得很是专注。
若不是戴着口罩,躺在病床上,他读书的神态,很容易让我们忘记他还是一位身患“新冠肺炎”的病人。
不少网友被他的从容淡定打动,说看到他,每日刷疫情刷到焦虑的心情,突然平静很多,觉得世界都安静了。
“淡定哥”姓付,今天39岁,从武大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博士后。这次回武汉是探望父母,没想到和父母都中招了。
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可以在病床上淡定读书,这份定力和静气,实在难能可贵。
有人说,灾难和困境,从来都不是好事,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是啊,一场疫情下来,你会发现,善良的人更加善良,优秀的人更加优秀,平日里浑浑噩噩的人,更加心浮气躁;而那些身怀静气的人,在乱境中也能守住心安。
杨绛先生曾告诫青年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化用这句话,可以认为:当代许多人问题是刷手机太多,而接受的有价值信息太少。让大量无效的信息占用时间,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浪费。
在这特殊时期总有一些人,像“淡定哥”一样,依旧可以在焦躁中安静下来,利用这“不得已”的时光,为自己的成长加码助力。
疫情以来,我一直喜欢看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的“疫情日记”。
新东方也在疫情中损失不少,所有这期间的课程,要全面退款。俞敏洪坦言:“在被‘禁足’的前二十天,我也处于一种焦躁不安中。”
后来,他为了让自己静下心,定了一份成长计划:
思考和处理3个小时的工作,翻阅一本书,朗读1-2小时的古诗和古文,朗读1个小时左右的英文;
做完2-3段“老俞小课堂”的写作和录制工作,阅读疫情新闻、处理微信、翻阅朋友圈、写作疫情日记2个小时左右,坚持室内室外散步一万步左右。
看得出来,从读书、工作、到关注疫情、再到适量的运动,满满都是与自己相处的安静时光。
(图文部分整理源于网络,涉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