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拒绝贩卖焦虑,因为令我痛苦,做事效率降低;为什么拒绝鸡汤文,因为太空泛,现实可操作性少。
贩卖焦虑的核心是“比较”,鸡汤文的核心是很难在自己身上使用。
谈谈贩卖焦虑,我感觉离不开”鸡汤文“,鸡汤文的核心”积极“、”信念坚定“、”坚持“、”勤奋“这四点。在之前我也很喜欢看鸡汤文,认为这种向上的力量每个人都得要有,所以自己劝身边的好友,家人,积极,努力,勤奋才是解决的唯一办法。
贩卖焦虑一词出来,最先想到的是”鸡汤文“,同时现在也理解,鸡汤文也分好的和坏的。
鸡汤文里面的例子让你在平时想起,心中因不学而羞愧。同时想开始学习,在鸡汤文里,很难找出,针对当下,我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当一本书,是工具书,作者出发点是:自己找到好的做事情方法,分享给世人。他会分析不同人群可以应用的方法,有针对的人群,并且有些可以看完就直接操作,这样写书的目的主要是”改变你错误的做事方法“。即具体情境的易于操作的方法。
而当一篇文章,是鸡汤文时,好的文章是分享给你”正确的空话“,”坚持就是胜利“、”你没有成功就是不够努力“、”包容孩子的错误,要多鼓励“等,你听完,感觉是这样,有道理,殊不知你做一件事情,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做一件事情直接套用这些话。当你看多了这些文章,你心中就会有很多的信念,觉得自己好像有很多正能量,可以迅速的成长,变强。即很”正能量“的价值观,信念,但这是”虚"的,什么是“实”的?我们成长很多时候是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从亲自做到的事情中获得自信,勇气,经验。
从出网上泛滥的标题党,到生活中有人阴阳怪气讲一些“丧气话”,“反讽”话,互联网上的豪车豪房、奢侈品,人家“讲”随便做几天,就能取得巨大的进步。到底怎么才能减少贩卖焦虑?
我有三点:
一是俭,俭中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上,减少选购品,特殊品的购买,同时分析自己日常中最需要的用品,提升这些用品的质量(多花钱给日用品上);精神上,建立只做好一件事的决心,少思和自己目标无关的事情。习主席说过,事要一件件做,一件事情做好,再做下一件。
二是不争,不争是跳出“比较”“攀比”这个评价系统中,建立自己的做事情,做人的标准,有点像重新建立一个自己(在此三观的重新认识推荐《学会提问》尼尔布朗)。不争是要很主动去抵抗一些和自己目标不符合的事情,抵抗并与他人辩论,在此之前我们要留5%可能性,反思一下自己的三观是不是需要改正一下,不是消极被动。
三是博爱,博爱我们才会放下偏见,有机会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因此,我认为拥护“博爱”是一个成长的标志,但是极有可能是不久后又感人心凉,因为心理不平衡,他人不帮(爱)我,我还帮(爱)什么!会感到失落;
我想,最终还是选择博爱,因为我们还要和人打交道,并明白且正在实践了:自己想做的事尽情做,不管他人的目光是多么可贵。我们博爱,所以理解世人所做的很多事,也因为博爱,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可以帮助到自己与世人的,是值得自己坚持去做的,是真正放下偏见与傲慢的方式,心中就会有一些自己的“信念”。可以从内心祝福遇到的“每一个人”。
写下这三点我想到了《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可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不惧世人异样的眼光);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三点好像都指向,去为慈,后两点则为第一点做铺垫,做准备。
一家之言,零零碎碎写了这篇文章,不足处敬请大家指出,期待与您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