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笔记(三十二)
金陵十二钗之贾巧姐
贾巧姐,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日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她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后被狠舅奸兄卖到了烟花巷(固有诗云:“择膏粱,谁承望流落烟花巷”为证)但被知恩图报的刘姥姥赎出,与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成婚,在农村有了很好的结果,因为“留余庆”。列入金陵十二钗的巧姐由于年纪细小,性格尚未形成,所以在书中处于陪衬地位。高鹗续书写道贾家破败后她嫁于一姓周的地主后宽衣足食。但根据书中判词,以及脂砚斋批语表明,最后归宿是嫁给了板儿。
牵牛花一名,大概源自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故事。巧姐生于七夕,又巧得刘姥姥起名,在贾府衰败之后又与板儿成婚,象牛郎织女那样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如此看来,巧姐和平平常常,多长于山野田间的牵牛花多少有可比之处,故以牵牛花来喻之。
贾巧儿的判词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
巧得遇恩人
贾巧姐被舅舅卖到妓院去,后来被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救出来。王熙凤曾经救济过一个非常穷的人,就是刘姥姥。这里面就有一个暗示,王熙凤曾经积过阴德,所以她的女儿从妓院被救出来,嫁给板儿,变成了一个农妇。她算是命好的,至少没有落到妓院里去。“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你生在贵族家庭,可是家败了,你就没有资格再讲什么富贵。“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因为偶然救济过刘姥姥,才遇恩人救助。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留余庆》的题名出自俗语"积善人家庆有余",这句俗话又出自《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谓前人积德,后人沾惠。巧姐在大观园中年龄最小,因她尚未长大成人 ,所以作者没有去刻画她的个性。她的命运取决于其母王熙凤。王熙凤英雄一世,最后惨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巧姐的命运就可以推知了。
刘姥姥在穷得过不去冬时,曾到贾府去求助。凤姐对这个"芥豆之微"的穷亲戚本来没看起,但在无意中也救济了她。曲中说的"积得陰功",指的就是这件事。从此刘姥姥和贾家结下了缘分,先后三进荣国府,成为贾家兴衰的见证人。连巧姐的名字还是刘姥姥给起的,当时还恭维说:"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随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从曲子内容看,在巧姐被其舅王仁等人推进火坑时,刘姥姥救她出来,使她"逢凶化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