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便利店?
有一个调查说:虽然现在电商特别火爆,可是中国人去实体超市买东西的热情,依然没有减弱。这份调查是尼克森公司出的,它说:虽然中国老百姓去超市的次数没有减少,可是每次买的东西变少了。尼克森公司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发现,中国在2016年上半年,人们去超市平均购物金额从172块4毛下降到了162块7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以前去趟超市可能得花170多块钱,现在也就花费160多块钱,少花了十块钱,这可能暗示说明中国的老百姓慢慢的也不再热衷于存货了。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社会主流都是80后90后,他们都图个省心,时间也更加碎片化,没事去超市排大队等着买便宜货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再发生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便利店,特别是那种精品便利店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为什么是7-11?
便利店,特别是日本的711和全家,的确在高歌猛进的开疆僻壤。从2011年开始,711每年都在以一千家新店的速度快速扩张,到2017年就能突破2万家,在日本据说您周围一公里之内基本上就能找到一家711或者全家,相当的方便。到现在,711已经遍及了200多个国家,每年销售额都超过5000亿人民币,是全世界最大的便利店集团。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比起中国的711,日本的711服务更加多元化。比如你可以在711取钱,可以赴宴,可以收发快递,还能上厕所。产品更是琳琅满目,要啥有啥。下面我就为你解读711创始人写的这本书背后所揭示的零售与运营哲学,我想着背后的哲学不光光对我们了解零售也有帮助,同时对我们运营任何一个产品都会有很大的启发。
贴心的服务
铃木敏文对服务的要求是极度苛刻的。比如他提倡的单品管理,就是说,要求每个店员对店里的每一件产品都要极为了解。比如,711店里卖的方便面,有些方便面没写要泡多长时间口感最好,铃木敏文就要求店员自己进行测试。这些店员一日三餐全都吃泡面,最终找到一个最靠谱的温度,然后做一个开心的小标签,贴在这个方便面盒上。
还有铃木敏文要求每个店员都要多关心点没用的信息,比如天气情况。如果天冷就多准备点热咖啡,如果天热就放点冷饮。如果有个客人来711买盒饭,偏巧711的盒饭已经卖完了,店员不能简单的跟顾客说:卖完了,明儿您请早吧!而是要告诉客人离这儿最近的便利店在哪儿?不管那家便利店是不是711。
所有这些服务都非常的贴心,而且不是那种特别急功近利的服务,是比标准化服务还要高一个层次的服务。铃木敏文认为:零售企业做得好不好?跟规模、竞争对手,或者是电商、高科技,这些都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把服务做好,真正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了解消费者的心理。
密集型开店的战略构想
自711成立以来,一直就贯彻密集开店的原则。有人就说:这不是让自己跟自己竞争吗?铃木敏文却认为:在一定区域内多开店,首先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走哪都是711,不管你买不买,总能记住这个品牌,而且还节省了广告费。您费心费力的在一个地方竖一个广告牌,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开家店,既能卖东西还能达到宣传的效果。另外一点还能提升物流的效率。
随后,他还独创了温度管理模式,用温度来作为配送的标准。他把产品划分为:冷冻型产品,比如冰激凌;微冻型产品,比如牛奶、生菜;恒温型产品,像罐头饮料这种,最后还有暖温型产品,就是面包、米饭之类的。这样的设置,有个好处,就是保证食材的新鲜,还能减少物流成本。实现了这种方法之后,平均一家店就由原来每天的70辆送货车变成了9辆,大大节省了物流,也节省了售货员的接货时间。
三,建立产品研发和供应体系
在711,每一款新的食品诞生之后,都要求下至店铺的保洁阿姨,上到公司董事会主席都要亲自品尝,所有人都说好才能开始出售。为了保证好吃,铃木敏文还成立了一个研发小组,这个小组不仅包括研发人员,还包括原材料、器材、制造商等等,整个团队必须把控食品诞生的每一个环节。铃木敏文还提到,他会要求研发人员去品鉴好餐厅的菜品,然后横向比较711的食品,如果没有人家好吃,就得回炉重造。研发人员去别的餐厅试吃,就吃卖的最好的菜,然后根据食材、原料、汤汁的浓稠度,统统数值化,比如根据口感,分析出一碗酱汤,到底要放多少酱合适等等。
最后,总结一下。711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它一直站在顾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正是出于对顾客用户需求的考虑,铃木敏文才制定出了密集型开店的原则,建立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研发和供应体系,并且把这些经营理念通过直接沟通的方式灌输给员工。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铃木敏文在经营7-11过程中都运用到了哪些经营原则?
原则一:我们要盯住“客户”而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记得有一句话是 客户是我们的前路,要时刻盯着!对手是我们的反光镜,偶尔看看就够了,也没有毕业成为专家,因为长年累月的经验累积会成为我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前进的阻碍,再说一点书中所说的,有高管建议铃木敏文开保龄球馆,被他拒绝了,那是因为铃木敏文追求的是在高需求、高价值领域的不断经营与运作,保龄球作为一个娱乐运动显然不具备这一点。
原则二:根据顾客不断的需求变化而做出需求的改变,而不是眼中都是我们自己销售目标,经营就是不断的变化。
原则三:不要随口说出数值目标:容易陷入为了目标而不顾工作品质的怪圈
原则四:协同研发产品的各方决不能成为“好朋友”,容易得过且过。
原则五:让产品研发能力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作技巧1:看到管理层执着的态度,员工们自然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工作技巧2:业务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无论别人提出任何疑问都应该迅速具备应答能力
工作技巧3:获取灵感——将自己置身于信息中,在众人面前演讲
工作技巧4:在引导各种项目推进的时候,每个成员对“项目实现价值”的程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作为领导者,重要的一环就是制造“认知”的契机。(枚举用户的场景 )
工作技巧5: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具有可行性,就应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消费者的视点,深入考察是否符合需求。最后,一旦决定开拓某项事业,就坚持到底。
工作技巧6:开拓新事业时,一定要具备认清核心重点的能力,起步之初没必要遵循完美主义。
工作技巧7:越美味的东西越容易腻,越好玩的东西越容易被抛弃
工作技巧8:"不能以没有工厂为借口"而放弃对“家常菜味道”的追求,
工作技巧8:无论过去下达了多么精妙的指示,我也会立刻回到一张白纸的状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经营需要“朝令夕改”
工作技巧9:假设——执行——检验
经营技巧10:经营陷入低谷企业的两大特征:a.沉迷于过去一帆风顺的经验而无法自拔,永远都不愿做出改变 b.一位想要出奇制胜,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金句(来自樊登读书会):
1、人只要享受一次的便利,就会有更一步的期待
2、人们总以为竞争对手越少越好,但少了竞争对手我们就会停滞不前
3、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品牌,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