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以来,我一直希望做一个从容不迫的人。然而我其实并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地享受一段放空的时光,尤其是在上班时间,总觉得自己不够高效,可能一上午过去了,也就做了一件事。有时两节课之间的四十分钟,我则很难集中注意力,然后耍手机刷朋友圈就过了。最后又为许多没有做的事情的拖延焦虑不已。我一直是个时间管理的关注者,番茄工作法,重要紧急四象限,目标smart原则,To do list……这些我都会跟学生讲,但是这仍然没有让我摆脱觉得自己没有充分利用好时间的诅咒。
为什么我们一直做计划,即使把计划细分到某个时间段了,到时候仍然会计划泡汤?
有一天,我突然顿悟了,我们在进行时间管理的时候,不应该只考虑任务的耗时程度。除了耗时程度,还有更多影响一个任务能否在安排的时间内完成。根据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会影响任务完成的因素。
1.耗时程度。
2.任务难度。
3.任务愉悦度。
4.精力要求。
5.特定时段要求。
6.任务可分解程度。
参考这几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将任务分配进时间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先安排时段要求度高的任务。
如,心理咨询只能约在中午一点到两点,某培训课程安排在晚上七点到九点,某班课程被排在上午九点半到十点十分,与领导约见的时间在上午八点到九点。这一点很好理解,在特定时间做特定的事情,一般都不会纠结。
2.再安排精力要求高、任务难度大的任务。
剩下的会纠结的,往往是可以做(又不是很想做),等一会做也行的事情,到底什么时候做。安排完特定时段要求高的任务后,一天的时间就已经被打散得七零八落了。这时要优先把相对大块的时间安排给精力要求高、任务难度大的任务。举例:我在懂你英语报名了网络课程,这个课程要求每天要网络学习英语课程半小时以上且测评达到一定分数。如果我把这个课程安排在晚上,通常因为疲倦而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果很差。只能安排在白天。任务难度大的任务通常更需要集中精力来思考,因此需要优先安排。
3.拆分任务难度大和耗时长的任务,再做安排
任务难度大的任务还可能因为步骤繁多,所以要对任务难度大的任务进行拆分,拆分到的程度最好是一次一个明确的动作,拿到指令就能gogogo的那种。例如,"准备好下周的课"这个任务,可以拆分为:①思考下一课的上课思路和活动环节②制作ppt③完成手写教案④设计上课用任务纸⑤到文印室领取打印单⑥打印单找领导签字⑥拿着签字后的打印单去文印室打印。⑦分班数好任务纸。拆分出来的步骤中,再根据精力、耗时、难度、愉悦度等要求分配时间。
耗时长的任务如果难度要求不高,只需拆分后慢慢做(例如抄写一篇5000字的文章)。如果不能拆分,也需要优先安排进整块的时间。因为耗时长的任务有些也会需要精力的集中。不断的任务转换往往会使得需要花费在该项目的时间更长。
4.零碎时间安排给耗时短、难度小、愉快高的任务。
愉快度高的任务最容易"勾引"我们去把它放在精力好的时段去做,然后剩下一堆难度大的任务被拖延。因为这些事情害怕自己没有时间及时行乐,总是唱着无声的高歌"来呀,快活呀"。为了避免这一点,要让这些事情像一个娇宠的妃子一样被照顾,"等朕正事忙完,就来看望爱妃五分钟。"把那些自己精力状态不好的零碎时间留给它们,既不会觉得荒废了这段时间,又还可以调节一下心情。比如对我来说,画一幅手绘小画,看两页闲书,学一一会儿橙子学院的课程,都是朕的爱妃们啊。
5.合并时段要求低的任务进入精力指数要求低的任务,实现多进程任务模式
小时候学奥数我们就学过关于烧水泡茶的的时间管理问题。多进程任务同时进行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前提条件是至少其中一个任务精力要求低或者任务难度低。比如你可以在做家务时候同时听喜马拉雅,或者在跑步机上同时看《人民的名义》,却不大可能在做心理咨询时候想着下一节课怎么备。
我仔细研究过我一天的时间是流向了何处。我发现我最被浪费的时段是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两个多三个小时。我想过许多办法来减少这段时间的花费,比如打的。但是经济的原因让我没办法每次都打车,总还是有奔波在路上的时候。后来我想明白了,打车无非也是为了节约时间做一些自己感觉更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我只要把在路上的这段时间变得更有意义就行了。于是,在小伙伴的鼓励下,我培养了在公交车上写文的习惯。感谢手机的发明,让当初只能面对电脑显示器才能写作的人,再也不用受到写作时间地点的限制。
所谓做时间的主人,就是你要清楚自己有哪些爱妃,各个爱妃什么脾气什么要求。然后才能做到雨露均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