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个热闹的社会,快速成名、有钱,快速达到目标,快速拥有一切……
微信圈求赞的多,真诚交流的少;拿手机上网干正事的少,关注明星绯闻八卦的多;人群里如鲁迅笔下看热闹的多,真正思考国计民生的少……
少了文火慢炖的食品,只能饱腹;没有精细打磨的文字,只能满足电子时代的浮光掠影式阅读;当文学成了附庸风雅的工具,我们只能呼唤慢节奏的生活。
是啊!生活啊!慢点吧!再慢点!
让我能静下心来细品一杯茶,让我能什么都不想,只沉浸在文字的奇妙中,享受阳光,让眼前出现“一亩方塘”,里边有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好画面。
不需要想太多,“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读书多了,也就拥有了“源头活水”。
读书过程很享受。不需理会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不用为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而浪费自己时间。只需要打开书,就打开了一扇认识外界的窗口,在静下心来阅读中,增长智慧,提高自我。
读书要能耐得住寂寞。我也是一个静不下心来的人,喜欢看电视剧、上网和无所事事。时间越来越抓不住,我突然害怕自己终究蹉跎时光。
今日细品《观书有感》这首诗,我竟然莫名的感动。
多愁善感的我,会思念亲友,会牵挂爱人,会被琐事捆绑,会有一种无能为力的失落感,会感到好累好累……
甚至,我有时感觉自己的生活就是一潭死水,找不到激情澎湃,看不到未来的模样,能预料到的是日复一日的生活没有尽头。
我本性喜静,在有书的地方,我发现一种独处的快乐,进入另一个世界,我的内心可包容星汉。
这两天感觉进入了一个写作的“瓶颈期”,常常无从下笔,内心明显不吐不快却不知道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又“口是心非”,远远不是自己内心所想。
我知道自己的写作需要突破,就必须积累、沉淀和坚持学习。
我希望在这个纷纷扰扰的社会中,内心澄澈,不忘初心,把生活过成我喜欢的样子,那就让我不断的从书中汲取“活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