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在催促声中、指令声中,去干嘛?干嘛?孩子大多是被动的,心不甘情不愿,而我们做父母的呢,也大都是被动的。如何扭转这个局面呢?
这两天,刚好因为只能居家隔离,足不出户,决定陪儿子一起寻找下这背后的真相。
于是,陪孩子一起整理房间,规整物品,打扫卫生,在我俩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房间焕然一新,原以为这样他就会主动去学习,结果呢,提醒他写作业的时候还是被动为之,乃至拖延。
晚上睡觉的时候跟孩子聊天,我说今天跟你一块整理房间,很开心,收获也很大。儿子却说,房间整理好咯,感觉还行吧,也没有感觉特别爽。
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后,我又把侧卧整理了下,作为单独的书房使用,我在里面学习的时候,发现儿子主动跑过来,跟我一块看书。
看到这个现象后,特地让他跟我坐到一块儿,看书,做笔记,一整天下来,我俩竟然在书房里待的有6-7小时。
一块看书,一块喝水,偶尔再增加点水果点心,每到休息的时候我们都感慨,时间过得好快。在这期间,儿子主动交流看书收获,疑惑等。我也积极配合,与之交流分享。
晚上睡前聊天,儿子分享当天收获时,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很开心,很满足的样子。在这背后,我感受到了孩子平日里陪伴的稀缺性。或者说,孩子的孤独感。
孩子虽没有说出来,但我们父母都能同理心感受:平日里要求孩子去学习,我们做父母的呢?成天抱着手机、刷着朋友圈、葛优躺等等,孩子都看在心里,疑惑在心底“为什么全家就我需要学习?”
在孩子没有养成主动学习习惯,还没有适应独自学习、享受学习乐趣的前提下,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父母的榜样、陪伴和效仿。
正如樊登老师所说,为什么很多家庭培养不出学霸?大都因为孩子们成天想的,都是如何跟父母对抗,少有时间去主动学习!
再看看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大都可以说衣食无忧的状态:不缺钱,不缺学习资源,不缺外围学习环境,缺的是啥呢?缺的是父母的真正懂我,缺的是父母的有效陪伴。
每个孩子想要的不一样,所处的阶段也不一样。在孩子还没有主动去成长的时候,我们父母需要做的是,抽出时间去观察,去尝试,去发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时间?陪伴?金钱?奖励?只要我们父母愿意抽时间,去做几番尝试过后,大都会发现,一旦我们与孩子为伍,成为他们的伙伴,共同学习,共同玩耍,孩子们都愿意敞开心扉,分享他的成长困惑,吐露他的心底真言,进而找到成长的方向和努力的方法。
肺炎来袭,别老盯着这疫情动态,别老离不开手机了。抽出时间,陪孩子一块看书学习,分享心得,交流收获,指不定,你和孩子都会收获别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