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级 思想政治教育 李静蕾 QQ:1208787322
有这样一位历经沧桑但依然硬朗的老人,他叫严金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四十年前,他与小岗村十七位村民一起,在一份俨然“生死状”的保证书上按下手印。保证书上的字是“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四十年前小岗村是出了名的穷村,面对连年的饥荒,1978年11月24日这天晚上十八位小岗村的村民,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光怀着忐忑的心情共同起誓,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这件“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情,成为了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当时,村民们之所以有杀头坐牢的忐忑,是因为分田到户还被认为是背离社会主义的原则性的路线错误,其实这样的忐忑似乎没有必要,因为就在几个月前的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已经为这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开启了航程。这篇文章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继而催生了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在内的一系列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实践。四十年前,一场变局不期而遇,一个传奇应运而生,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改革的春天已然到来。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时激动且热切的说:“资本主义发展了好多年,我们才多长时间,我们耽误了几十年,再耽误不得了手软不得,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这段经典之词对中国未来究竟走什么路做出了十分精准的说理和判断,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成为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亮点,不断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回望这四十年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四十年众志成城,四十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