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农历二月,迎来春季,大地复苏,阳气上升。这个月,有很多人熟悉的“二月二”,即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为的是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春天,人们总有特别多的期望。
除了这个祭拜祈福的青龙节,二月二这天,还有一个特别美的传统节日,它就是花朝节。
今年的花朝节,恰逢又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果然女人如花!跟花真的是结缘!
花朝节,俗称“花神节”、“花神生日”、“百花生日”、“挑菜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中国是花的国度。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华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描绘的正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风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也盛行,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也有亲朋好友,在观景赏花中饮酒赋诗,欢声笑语,持续不断。
宋代之后,节日活动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
02
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姑娘们剪五色彩纸,取了红绳,结在花枝上,称为“赏红”。还会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除此,节日期间,人们会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这是纪念百花生日。
随着花朝会的日趋昌盛,赶会的人也日渐增多。花朝节庙会期间,正是年节闲日已尽,春耕开始之际,乡民们大都不愿单纯地只是为了玩,除烧香许愿和游玩外,还顺便带一些山货和春耕农用品进行买卖。
同时还有搭台的戏剧演出,好戏上演,热闹纷呈。这在平日是难得见到的高水准表演,赶会的乡民们怎么会错过,一定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年的操劳由此得以放松。
花朝节期间,还大大增加了妇女与人交流的机会。在村里有些平时较少谋面的女性大都会再庙会上相见并结伴拜祭,围在一起拉家常,有说有笑,成了花朝节最常见的景象。
还有些妇女借赶会之隙走亲串友,省亲看女,互诉衷肠。
她们都将自己打扮一番出现在庙会上。街上的美女一下多了不少,许多年轻小伙乘机在人群穿梭,结识异性。花朝节的举办,也为乡村的年轻人提供了许多姻缘机会。
03
然,花朝节期间最热闹的,却是当地人纷纷设宴款待宾客,许多人家将过年的节日食品特地留有一部分用作花朝节待客。当地居民以能请到客人为自己的荣耀,以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人缘交际的良好。
自家的亲戚,朋友,临村的长辈甚至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凡是相熟的都会被邀请来家里作客,有时连在街上买卖或游玩结识的人,都会热情请到家中作客。这来源于当地群众纯朴的思想,广结人缘,一年的操劳换来体面的待客,自我价值的体现。
花朝节的流传发展已不仅仅是庙会的市场,在当地慢慢成为一种民俗习惯,成为一种节日的文化。
花朝节得以在八百年不间断的流传发展,是因为花朝节的交易交流市场,不仅满足当地群众民众的购买需要,人际往来,也提供给民众难得的游玩休闲的机会,更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时至今日,花朝节并不常见。大多演变成为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旅游文化节,如杭州的西溪花朝节,西溪湿地专门开辟了12片特色花卉区,将西溪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生态景观结合。一场雅俗共赏的传统节庆活动,让花朝节生机勃发,重获瞩目。
04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百花盛开的季节,梅花、樱花、桃花、梨花、茶花、油菜花……不少地方,都有这样成片的花海美景。不管它是在公园,还是景区,或是山间,田野。
不想错过这样一季一回的良辰美景,可以约上好友携着家人,一同踏青寻春。全身心置于这姹紫嫣红的撩人春色之中,一探春花的美丽绽放,也一睹春意盎然的美妙意境。
世间凡尘太纷乱,心浮气躁,有多少人迷失在金钱世故之中,又有多少人追寻路上丢了真爱亲情。
试问自己:有多久没有呼吸到清新自然的空气,有多久没静下过心来好好想想未来,又有多久没陪过家人一起出过门;有多久没和那些个死党聚过?……
花间走一趟,赏着最美的景,吸收最纯的气,陶冶心神,也能借此机会,向爱的人,表露心声;陪伴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约上老友,难得一聚叙旧。
花朝节的历史印记,越来越淡化,却不代表它不存在或是就此消逝。
形式只是外在,短暂而不易保留,永存的总在精髓之处。
有心迎春,即便没有仪式隆重的花朝节,我们每个人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在一年的开始,迎来一年中最美的节日,许下最美的心愿。
感恩百花,感恩春天,感恩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