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两件小事:
一:早上送欣欣,因为她周一要求早5分钟出发,7:25分我让她呼叫晨晨出发,考虑到提前没有约定要早5分钟,我带了一些煎饼给晨晨,在等电梯的时候,看我还要拿煎饼,欣欣说“我不想带,她吃东西我看着恶心”,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没有爱,说话又难听,又不懂分享,不想带也不能这么说自己的好朋友。
好在停顿了一下,换个频道,试着站她的角度,我说“你不喜欢看她吃东西”“对,她总是吃了吐吐了吃,很恶心”
我:你希望她能正常的吃东西,特别是和她近距离在一起时
欣欣:是的
这时情绪已经没了,电梯来了,我们就走了。这件事情给我的提示是,不要着急给孩子下定义,孩子说某事时也许本无情绪,而是我们对话语的解读带来了情绪。
二、开车去学校的路上,晨晨说我周末背了两首诗,郝溪雯说这有什么,我昨天背了3首,我说晨晨你昨天背的什么能背给我们听听吗?晨晨说是《题西林壁》,郝溪雯说这有什么?这谁不会,我也会。然后晨晨又背了一首7步诗。。。。。。
我当时的感觉很不好,觉得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随和呢。
我:你们不要吵架哦,
欣欣:我们没有吵架啊!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做怎么说,想了想,我开口了
我:欣欣,我不知道你们感觉怎么样?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我听到你这么争来争去的说话,我心里很不舒服
欣欣:我们不会啊
我:晨晨,你感觉怎么样?
欣欣立即转向晨晨耳语了一句,随后两个人都笑了,好像达成了一致,要应对我
欣欣:你不懂我们。
我:估计是吧,反正如果成人之间这么说,我感觉不太好。
欣欣:对呀,狗和猫沟通不好啊
我:啊,你们俩谁是狗谁是猫啊
欣欣:是你是狗,我们俩都是猫,我们的世界你不懂,对吧,董亦晨
晨晨:是的,你妈妈属狗,是狗,我们是猫
我:好吧,你们感觉好就好。
然后两个人就有说有笑说其他的事情去了。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感受这个东西是自己的,我们的感受并不代表孩子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感受。
另外关于猫和狗:郝溪雯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为什么猫和狗天生不和,因为他们不在一个频道,狗摇尾巴代表友好,猫以为别人在自己面前摇尾巴是挑衅,还有其他的内容我记不清楚了,总之就是说两个人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不同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