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01.写在前面:
2025年春节放假期间,我在网上买了一套(四本)《毛泽东选集》,我之所以选择买这套书是因为我读了《毛主席的养生之道》,我对主席非常崇拜,我想读他所有的书。
在读之前我对自己还没有信心,但拿到书之后,我竟然爱不释手,而且我几乎一夜未眠读完了前两卷,我仿佛被注入了一股能量,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结一般,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我必须承认这是事实。
我读完书的第二天,我就以各种理由“强迫”老李读这四本书,我喜欢把自己的喜欢强加给他,为了真正落实他的读书,我还在老梁读书会的报名表上填上了他的名字,同时为了配合他的读书,鼓励他读书分享,我果断选择《为什么是毛泽东》这本书和他同一个月进行分享。
在读书成长的路上,我为老李的付出是肉眼可见的,可以用“爱之深,情之切”来定义。
当然作为老梁读书会的负责人,我虽然辛苦,但也是最受益的那个人,大家分享的每一本书我都要跟读,否则我无法做好后盾支持,所以读书这件事是需要去影响的,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要做的就是把星星之火聚在一起,用读书去影响。
02.老李分享内容
老李在分享前很焦虑,他说自己嘴笨不会讲,让我做好补充,其实我知道他是下功夫的,他熬夜做读书文稿的画面被我发现了。
这次分享老李并没有做课件,他采用的是文字稿,他告诉我他写了20页,这个结果让我吃惊,这是不会讲吗?这是太能讲了。
听老李分享,感觉自己又上了一次久违的历史课,他从自己读此书的6个方面的感触给我们分享了毛主席在不同阶段的思想理念和做法,从他的分享中,我们能看出他对主席的崇拜。
但老李的分享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他更多的是在讲书,而我更追求书带给我们的新思考和新改变,我倾向于谈自己的践行,当然这种读书法也是从主席那学习的,他自己就是一个理论的践行者。
03.探谈我的收获
读《毛选》带给我很多的启发。比如《毛选》第一卷开篇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书中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句话让我想起我们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关系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们的顽皮和不学习后,我们就开始反感,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做朋友来帮助他们,于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和家长关系紧张等等,我们必须知道家长和学生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变得更好更强。
书中35谈到政治宣传的时候,毛主席提出“利用农民力量进行造势”,这又给了我新的启发。比如我们在班上批评学生的时候容易引发矛盾,我们可以采用造势的形式,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来“批评”违纪的学生,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让他明白他错在哪里,这比我们单枪匹马去战斗的效果要好的多。
我们党员这一学期一直在开党会学习,我们的学习内容其实在《毛选》中都能找到。比如调查研究,书中提到“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我们做教育工作,脑袋里也总是会有十万个为什么,其中最多的就是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我们烦恼没有用,我们要做调查研究,要走到学生中间去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开学生会,开家长会,弄明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怎么做,我们的困难才会越来越少。
正如主席所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在第二卷《自由主义》这一章的第11条提到“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也是这样,比如睡觉前告诉自己不要看手机,但是还是忍不住刷小视频,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但第二天还是不改正,所以我这是犯了自由主义的错误,这样下去自己无法做到自律,更谈不上进步。
第二卷的《干部政策》也给我们管理班级带来智慧,比如我们要善于识别干部,善于使用干部,善于爱护干部(指导他们,提高他们,检查他们,犯错时说服他们),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做的很辛苦,但换一种思维,如果我们能使用好班干部的话,那我们就会轻松很多。当然我们小组建设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指导方针,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理念,只要我们善于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我们就是在学以致用。
第三卷中有一段话特别好——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
我每个学情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去实现它。比如这学期开学,我给自己定了减脂减重的目标,这是我的中心工作,虽然锻炼这件事花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也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让我的时间颗粒度变得更小了,我很开心我实现了我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要做什么,然后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去实现它,而不是“既要”,“又要”,“还想要”,结果啥也没有要到。
在第四卷《重庆谈判》这一章,毛主席提到: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事实证明,要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我们读过很多书,听过很多课,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迷茫和无措,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去实践和证明。
这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家里面,我开始重新研读课标,我在网上买了一本八上的新教材,我开始了备课研读和教学设计,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学习与成长,在我查阅各种文献和资料的过程中,我把理论变成了实践,同时我也用实践来检验理论。
为什么有的人从来不焦虑?因为他们解决问题,都会从实际出发,从来不会从定义出发。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如果你觉得自己能量弱,那么我建议你狠狠地读《毛选》这部著作。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