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待状态:闪屏,引导页——提高用户体验,减少等待焦虑;品牌效应;功能展示;情怀。真正优秀的产品是不需要启动页的,努力优化程序,合理的缓存技术适当的异步任务调度,让用户打开APP就停留在主页面,只需100-300毫秒的加载。
2.初始状态:展示核心内容,并将其放大;告诉用户“他”在哪里;智能提供,让用户自己选择;精致的UI界面,个性而不凌乱的配色,层次分明的信息展示,统一的控件及交互。
3.寻找(搜索)状态:目的性寻找(搜索);无目的性寻找(搜索);全面性寻找(搜索);重复性寻找(搜索)
4.无数据状态:初次使用(起引导作用的空白页;提示文字+按钮操作;示例);完成或清空内容;出错页面(不要进一步让用户迷惑,焦虑,说明错误原因,告诉用户接下来如何解决或其他选择)�
5.浏览状态:用户浏览信息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结构(功能分布),其次是内容(预期展示),最后是兴趣点(核心诉求)。
提高用户获取效率的方法:了解用户获取内容时的视觉流及操作流;内容层次分明,并将相关联信息一起展示;清楚用户核心诉求并将其重点展示;内容展示有节奏感。
6.确认状态:
告诉用户最后的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后还能获取奖励?分享他人?给用户一种成就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再次让用户确认所需内容;
提供出口,但不要“轻易”让用户溜走同时完成结果流程一定要顺畅。
7.错误状态:
产品可用性三原则:有效性、效率、满意度
反馈的形式:情感化插画、顶部警告栏、弹窗、toast、动画、声音
反馈的内容:错误提示,告知用户为什么操作被中断,以及出现了什么错误。错误的信息要尽量准确、通俗易懂。有效的错误提示信息要解释发生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以使用户能够从错误中恢复。
8.结束状态
9.中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