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之前就想写上一篇关于妈妈的文章,今天有空就来写写吧。
说起妈妈,我觉得小时候是在挨打的夹缝中长大的。
结婚后,经常会和老公谈起小时候的事情。只要一说到小时候,总是会泪湿半个枕头。
妈妈比较重男轻女,这个在农村其实在正常不过了,妈妈也是深受这种观点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外婆就是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
没有一个人的性格养成不是受环境的影响的,尤其是在小时候。
外婆很重男轻女,而且强势,在我们小的时候,外婆也只喜欢弟弟,不喜欢我和姐姐,每次去都被区别对待,所以不用想也知道妈妈和几个姨妈小时候是怎么长大的。
可是,她自己感受到的区别对待,却并没有意识过,同样也是这样的观点对待她的孩子。
我记事非常早,小时候很多事情那时候不太懂,但是都还记得,等长大后,想起过往的那些事情,才发现真的特别受伤,小时候受的委屈很多,但都是哭哭就算了。毕竟还是孩子,也没意识到偏心的事情。
妈妈一共生了3个孩子,我和姐姐还有弟弟。所以无疑中又重复了上代人的观点,妈妈会对弟弟更加好,但是因为姐姐是第一个孩子,所以受到的关爱也不少,这样算下来,可能身为老二的我才是最被嫌弃的那一个。但三个人当中,我却是最乖最听话的那一个,但是却仍然得不到妈妈的喜欢和重视。
现在回想,我对妈妈的印象好像没多少温暖的场景,所以长大后谈不上亲热。相反我对爸爸则会亲昵很多,这种感觉之前都没有思考过,就觉得爸爸亲切,我爱爸爸,看到爸爸忙碌就心疼。看到妈妈则没有多少感觉,妈妈也埋怨过我说我不心疼她之类的。
我和姐姐谈过心,就聊过这个话题,姐姐解释说,大概是有的人投缘所以合得来,有的人不投缘所以合不来。那时候我觉得奇怪,一家人还有缘分一说吗?
后来我才发现,不过是小时候她从来没有真心的喜欢过我。小时候我对她的每次热情,她对没有回应过。小孩子的感情都是很真诚的,你喜欢他,他才会和你互动。你不喜欢他,他是不会对你笑的。
童年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妈妈的喜欢,有时候甚至是用讨好的方式。那时候我总是喜欢没事站在妈妈旁边,想和她说说话,套套近乎,她总是不耐烦的会以一个很响的“板栗”结束我的热情。
也不知道吃过多少这样的“板栗”,后来长大一点,自己懂事后发现其实妈妈不是很喜欢自己,所以就自然不再自讨没趣了。
初中的时候,渐渐长大懂事了一些,才发现妈妈做事情对我们姐弟三个人总是有失偏驳。小学的时候,身边也会听到一些议论就是说你妈妈不喜欢你之类的话。但是那时候小,也没放在心上。
初中的时候,可能叛逆期,经常会跟妈妈吵架。整个初中应该是我过的最不开心的一个阶段。学习不是特别好,老师根本不重视,回家发现,妈妈对我也是很厌烦。每天哪怕我找件衣服穿,也能被她说一顿。很多小事,如果姐姐弟弟做不会怎么样,可是只要是我做的,那必然是一顿打骂。如果我和他们打架了,在妈妈看来,那一定是我的错。所以,小时候挨妈妈的打真是不计其数。
有次和弟弟吵架然后打起来(弟弟欺负我在先)。被妈妈发现了,妈妈不问缘由,上来就狠狠的打了我,而且还是咬着牙狠狠的打我,一边打,一边说让你以后打弟弟,让你以后还打他。我当时委屈极了,就关上房门,一直躲在房间哭,饭也不吃,就一直大声哭。爸爸回来后,看我哭的厉害,就一直哄我。我就委屈的问爸爸,为什么妈妈要这么不公平,明明是弟弟欺负我在先,挨打的却总是我?爸爸哄着我,说都是你妈不好,你别生气了。小时候每次受委屈,总是爸爸出来帮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更爱爸爸的原因。他总是让我在妈妈那里得到的委屈和伤心得到了安慰和温暖。
初中考高中的时候,因为初中成绩不好,妈妈就明确的跟我说,以后就给姐姐和弟弟念高中,你就不要念了。(姐姐弟弟成绩一样达不到高中的线,但是妈妈想给他们补习,或者买分数,但是却唯独不愿意给我)我那时候愤愤不平,感觉到这种不公平待遇为什么要这光明正大的说给我听,难道她从来就不知道我也会受伤吗?
初三的那个暑假,我每天都很不开心,那时候还不知道要读书,只是觉得这样对自己很不公平,为什么姐弟都能读就我不行呢?所以每天在家不开心,也不说话,跟他们说我也要读书。爸爸看我如此想不开,怕以后我长大会埋怨他。(家里的收入主要来自爸爸,但是在家却大部分事情妈妈做主的多。)所以最后在爸爸的坚持下,我又读高中了。
所以这件事,我对爸爸是非常感激的,如果没有爸爸的坚持,我可能就只读到初中就出去打工了。
那个时候,每晚和姐姐躺床上聊天,我就告诉姐姐,以后等他们老了,我只管爸爸,不管妈妈。当然,这是小时候说的气话,可是我想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当时发自肺腑的想法。
懂事过后,也就接受了妈妈不喜欢我这件事。越长大越明显,那种厌恶从语言到行动,表现在日常的每件小事上。
初中上下学,姐姐每天骑单车回家,而我每天要独自走半个小时的小路才能回家。(同一个学校,路很远。)
直到初三的时候,邻居们都看不下去,过来问爸妈,为什么姐姐有车子骑,却让我一直走路,才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那时候我很不得其解,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就那么不受妈妈喜欢。
后来某次聊天,我隐约得到了答案。原来妈妈在生我的时候,因为第一个生了女儿,第二个又是女儿,所以很失望,转而把这种失望转嫁到我的身上了,所以对我总是充满厌恶和不耐烦。妈妈说这些的时候,言语中满是不满和嫌弃。
她从来就没有肯定过我,也没有认同过我。在她心目中,哪怕我做的再好,也不如我弟。
毕业以后,第一份工作拿到工资,立马就给爸妈买了礼物,回家却告诉我她不喜欢。当时很受伤,,要知道那是我省吃俭用,连房子都没舍得租,整天到处借住才省下来的,自己什么也舍不得买,只想得到她的一份认可。
弟弟给她买个几元钱的小东西,她都会一脸开心的跟我炫耀,说你弟弟真好。
那一刻,我才明白:一个不喜欢你的人,你对她再好,她也感受不到你的好。而一个她喜欢的人,不用去做什么,在他眼里都是好的。
所以,至此我放下了,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无愧于心,但是不再奢求得到她的喜欢了,也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巴巴的讨好她。
生孩子过后,第一次带孩子回娘家,因为刚生完孩子,产后情绪很不稳定,而孩子因带尿不湿一直红屁股不好,自己很累,但是她没有安慰我,却一直在旁边说我不会带孩子,都是你把孩子弄成这样的,诸如此类责备我的话,说的很难听,我就忍无可忍的,冲了她几句。然后她就生气了,是真的生气,不理睬我了,说我变了。是的,一直以来,无论她说的话是否对错,我从小都是默默忍受,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表达她就会认为我不懂事不孝顺不乖。
然后她就对我更加的讨厌了。如果说之前对我虽然不喜欢,嫌弃,但是偶尔还是会关心一下,但是从那以后,连关心都没了。有时候我和老公吵架啥的,她都说肯定是我不好之类的,从来不会站在我的立场替我说一句话。可是婆婆就不会这样,每次有矛盾,婆婆都是一颗心的站在我老公立场说他没有错。有时候我多想,有一个像婆婆那样,站出来维护我的妈妈。不是需要她帮我赢得这场争吵,而是让我觉得我的身后有人支持,我要的只是那个底气。
她生气我冲了她,所以早饭也没做我的。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她热情的召唤亲戚,问他要吃什么,最后做了亲戚的早饭,亲戚走过后,还剩了一些,就开始问家里的每个吃过早饭的人,还要不要再加一点。她知道我还在房间给孩子喂奶,没有吃早饭,但是却没有问我也没有给我留早饭。问了一圈过后,所有人都说不吃,她才来问我,你去吃吧。然后我说,你问了一圈,都没人吃了才想起来我吗?把我当垃圾桶吗?然后关上房门就泪如泉涌。然后接下来的几天,都和她没有任何的语言交流了。然后过了几天逃回来了。一年回去一次,一次只待一周,这是我后来发现最好的和她相处的方式,只有这一周内,她对我还是耐心的,一周以后,就恢复不耐烦和厌恶的状态了。
回来的那半年,每天都是抑郁的状态。每天都在想,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那么好,而我的妈妈却对我如此寒冷。
可能有时候自己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后来也就释然了。
妈妈不是一个懂爱的人,她的世界总是比较冷漠,唯一的热情可能就是对儿子了。我后来想,可能她小时候长期寄居在她的外婆家,没有得到过多少关爱,然后外婆又强势,所以她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人,也不懂得如何去表达。
现在我有一个孩子,我有时候觉得一个孩子也挺好的,最起码不会偏心谁。一个孩子脆弱敏感的心,和他来到这个世界唯一能依靠的父母,如果我没有这么多的爱,我不会要那么多的孩子来伤害他们。
现在孩子也会像我小时候一样,每当我做饭的时候就站在我旁边,与我聊天,问东问西的时候,我仿佛看到过去那个同样这样做,却履遭挨打的我。所以我更加耐心的抱起孩子,亲亲他,因为我知道他满腔的爱需要,也值得我用心的回应。
然而,幸好我的童年还有非常疼爱我的爸爸,每次当我在妈妈那里受了委屈和不公平待遇的时候,爸爸总是会用温暖的父爱来抚平我内心的创伤,让我没有因为妈妈的偏心而迷失自己真实的个性。哪怕现在不经常回家,可是却经常发自内心的想念他,想回去看他。妈妈总是说我为什么每次都只问爸爸,不问她。我想是因为小时候的爸爸曾温暖的走进我的心里去了,而她没有走进过。
所以,趁孩子小的时候,多用爱去沟通灌溉,教会孩子爱和如何去爱,这很重要。只有小时候感受到过爱的人,长大后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