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上有四句偈:
常在燃烧中,
何喜何可笑;
幽暗之所蔽,
何不求光明。
佛说这四句偈的缘起,因为有四个新出家的人聚在一起说世间闲杂话后,哈哈大笑。佛陀天耳遥闻,来到他们的处所问他们为什么笑?他们四个人如实地说完,佛就以这四句偈呵斥他们。
“常在燃烧中”是形容没得圣道的人,常在猛火里燃烧。什么是火?内心的贪瞋痴是火;无常是火;忧愁是火;惑业苦都是火。在未得圣道前,都在苦恼的境界中,彷佛在火里燃烧,没有停止过。
“何喜何可笑”,三界之中都是火,那有一样火是可喜可笑的呢?“喜”是指有如意的事情出现时,心生欢喜。圣人看我们凡夫欢喜的心情,是很可怜的,因为这也是火。“笑”是说我们看见别人倒霉,就讥笑他;我们若遭遇苦恼,不高兴我们的人也是讥笑我们。而这里说,如意或不如意都是火。这句话有呵斥我们的意思。
“幽暗之所蔽”,这里从根本上指出我们的毛病。未入圣位的人,有一个共通的大患,就是执着,执着六根、六尘、六识,一切见闻觉知的境界都执为实有。如意的事情执着,不如意的事情也执着,非如意非不如意的事一样执着。再明白地说,就是我执和法执。执以为实,是一切爱烦恼、见烦恼的根本。我们被这样的烦恼所蒙蔽,是大黑暗的境界。因为不见一切法的真实相,所以常是颠倒迷惑;由烦恼发动种种错误的罪业,罪业又招感一切不如意的果报,惑业苦的流转都是因为“幽暗之所蔽”而引生的。
“何不求光明”,佛陀开示我们,在无知的黑暗里造成种种的错误,怎么不赶快寻求光明,破除黑暗,反而在那里笑呢?自己的事情还未成办,为什么还讥笑别人呢?佛陀呵斥那四个比丘,其实也就是呵斥我们。求光明,就是要求得圣人清净无漏的智慧以破除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