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有几天就填报志愿了,想到填报志愿时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在志愿选择上与父母出现分歧。
我们与父母的想法是不同的,他们考虑的第一要素与我们考虑的第一要素是有较大区别的。
当初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读了两年大学,我很庆幸我当初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
如果你在到底是听父母的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上纠结的话,不妨看下去。
报志愿前一周,我爸把我叫到电脑前,"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我看了一下,一本大学,只有一个专业可以报,招的人不多,但上一年只有几个人报,你放在第一志愿说不定可以进。"
我看了一下,是山东大学,我的老家。我没有多想就摇了头,我了解北方的生活,但我已经不再习惯那种生活,所以我不想为了所谓好一点的学校而去改变,甚至压抑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性。
之后的时间里,他又帮我看了几个西部的一本大学,都是比较偏远,报的人数并不多的学校。
在他看来,至少那些学校的教育是比较高级的,能学到的东西也会比二本好,所以差一点的生活环境是可以接受的。
可在我看来,学校的环境是第一位,如果环境不好,我连生活都生活不下去,又何谈学习,所以我依然拒绝了他,在第一志愿填上了自己心里面的no.1。
填报完毕之后,我看到我爸有些失落,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好,想让我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我很清楚地知道,如果这个志愿填不好,我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可能活在痛苦和对他的憎恨中。
(2)
在填报之前的几天里,我看到有一些朋友在朋友圈抱怨父母干涉甚至强迫他们选择他们不喜欢的学校。
我几乎在每一条这样的朋友圈下面都评论了一句"这四年,是你的,即便是你的父母也无权干涉。"
我知道这条评论可能有些偏执,毕竟是父母培育了我们十几年,他们完全有资格来改变我们的抉择。
可这个抉择,很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做出的关于人生的抉择。在我看来,它应该是独立的,是依托于我们自己的想法之上的。
它选择的不仅仅是一所大学,不仅仅是学习教育与生活环境,也不仅仅是所谓的快乐与痛苦,而是你青春最后泼洒的地方。
(3)
听我朋友跟我说过他一个同学A的事。
A在考试前就跟我朋友说不管他考的如何都要留在广东,但是考完之后他的父母就说如果他的成绩不理想就帮他找外地的好一点的大学。
成绩出来后,A的分数只够报广东的二本学校,他父母也跟我爸一样给他找了几所北方的大学,他抗争了一下却没有成功,只能从那几所学校中选了一所。
北方的生活方式跟南方是有很大差别的,无论是气候,习惯还是人际交往,都需要重新去适应。
读了两年,他读不下去了,因为他实在改变不了自己南方人的生活方式,对于这里的很多东西他都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退了学,又通过关系去插了高三班。
我想在他决定退学的那个时候,他会有些悔恨,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选择,恨他的父母为什么要逼他选自己不喜欢的大学。
我不是说你要跟父母吵架,有时候父母的选择确实比我们好;也不是黑北方的大学哪里不好,我也有朋友在北方读书,他们过得很开心,很好,北方大学这只是一个例子。
而是我希望你能坚持自己心中的选择,这可能是你成长的关键的一步。
想一想在大学里,你受了委屈,你觉得学校有些地方不好,如果是你自己选的,你更多地会觉得你应该承受这些并坚持下去,很简单的一句话,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但如果是你父母要求的,你很可能会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怪罪到他们身上,你会想这些问题都是他们带给我的,也应该他们帮我解决。
这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填报一所大学"的问题,就是包含了这么复杂的以后。
父母并非那么固执,不如就试着坚持。
我希望当我年老以后,不会在深夜入睡时,脑袋里装满了发霉的梦。
而我希望你在毕业以后,不会在回想这份青春时,脑袋里装满了对另外一种大学生活的渴望以及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