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抄:
1.一个幸福的人对现在感到太满意,就不可能对未来思考太多。
2.我认为,在哲学意义上,人类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可言。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制于外在压力,还受限于内在需求。叔本华说过:“人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却不能得偿所愿。”
3.从儿时起,人们所追求的那些庸俗目标——财产、外在的成功以及奢侈的享受,我都不屑一顾。
4.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我们说他是好是坏,就是以他在这方面的态度为判断依据的。
5.最受爱戴的人应该是那些对于改善人类和人类生活最有贡献的人。这在原则上讲应该是对的。
6.教育和学校的功能是什么呢?它们应该帮助青年人在成长中把这些至关重要的原则看作有如他们呼吸的空气。教学本身并不能做到如此。
7.科学就是一种长达数个世纪的努力,通过系统的思想把这个世界中可以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完全地联系起来。大胆地说,它是通过概念化这一过程对存在进行后验重建的企图。但当我问自己宗教是什么时,就不能如此轻易地回答了。
8.科学的目标是确立决定空间和时间坐标中物体和事件相互联系的普遍规律。
9.人类不应该为了取得必要的生活资料,而不得不工作到既无时间也无体力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
10.我认为,日本音乐要想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高等艺术形式的障碍,是它缺乏正式的分段和结构布局。
11.(日本人优于西方人的伟大特征):对生活的艺术塑造,在个人需求中的谦卑和质朴,以及日本精神的纯净和安宁。(括号中为我自己归纳缩写的句子,非原文)
12.我就只会留在一个政治上自由、宽容,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国家。
遐想一下:
看这本书,本来是想了解一下这位近代史最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理解世界的,他会有怎样的世界观?
看完发现一些在意料之中的事情:诸如大师的眼光也是一种放眼前全人类的视角,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进程中,他的思想与东方的思想比较一致,以成就他人,成就共同体,来最终成就自己。这可谓是东西方大道的殊途同归。
但是也有令我有所意外的启发。之前很少去思考过科学和宗教的关系,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发现他们是有联系的。科学在各种重要领域的突破,很可能引发过时的宗教的一些言论被世人所遗弃。所以人类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世界认知越来越多,会不断推动着宗教观念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着人类对事物本质的看法不断得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