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决定对这个新发布手机的品牌,对这几款新发布的手机说点什么,我知道无论我怎么看、怎么想都绝对有人站着对立面甚至道德高点来指责,随你说好了,反正我又不会改。
对于乐视,乐视手机,稍微理智一点,其实还是会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
1. 乐视作为手机行业的初来者为什么一上来就能拿到联发科Helio X10芯片的首发? 换句话说,联发科作为一家位于生态链上游的IC设计领导厂商,为什么要给这个初来乍到的小辈面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得罪老客户的情况下,是神马样的魅力 or 潜力让联发科相信乐视,把其某种意义上首款定位高端的IC 给这个毫无根基也不知道有没有未来的品牌?
众所周知,手机行业从来都是一个生态链为王的行业,谁在生态链中有更大的“权重”,谁就有更大的优势以及活下去的可能性。这样的权重有吗?很明显没有… 论品牌,乐视还是个“雏”;论出货,乐视还是零,而OPPO、vivo、华为、小米之流早已到千万级甚至更多;论资本,闷声发大财的国产品牌也有足够的资本藐视乐视… 就这样一个毫无优势的新品牌何以得到生态链的支持?
2. 乐视作为手机行业的新秀,在无任何市场反馈的情况下,为何一上来就敢公布BOM成本,甩掉底裤和生态链、其他品牌竞争、为敌?
BOM成本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都知晓这个东西的意义。BOM,Bill of Material,说白了就是手机硬件不同模块的价格表,比如:CPU/闪存/电池/屏幕/镜头… 说到这,大家应该知道BOM的含义了,也应该大概了解公布BOM成本的意义了。喊着亏本出货的小米手机买了几千万台了也未曾公布过BOM成本,说是国民手机的小辣椒卖到399的价格未曾公布过BOM成本价,理想主义创业的老罗在遭遇“挫折”降价1000元出售的时候也未曾公布过其BOM成本? 为何?为什么不公布?为什么不能公布?
以我的愚见来说说为什么BOM成本不能公布。1. 同样的物料,卖给不同的厂商的价格是不一样的;2. 同样的物料,不同时期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基于这样的情况,公布BOM成本会给供应商带来超乎想象的压力,对竞争对手形成不知后果的威胁,而本身因为前期的产能爬坡、良率低,BOM成本会增高,只有在后期供应链稳定、良率稳定后,BOM成本才会降下来… 也就是说,公布BOM成本是一种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或三千或三万的一种做法。不仅如此,公布BOM成本,意味着本身在硬件上的绝对透明,透明=无利润。试问,谁会去做这样吃力不一定讨好的事情?所以,在乐视之前,从未有厂商敢这么做。
1. 说明了诸如联发科这样的上游供应商对乐视的信心;2. 说明乐视的信心、野心。
让联发科这样具有绝对优势的上游供应商把其最新款IC交给乐视这样一个初来者的原因,就是乐视的信心以及野心,那种不依赖硬件支撑回报的信心,那种杀进来必定要争一席之地的野心。也就是这样的信心、野心,让乐视有了“买会员送手机”这样有魄力的“营销”手段。乐视超前的把买服务送硬件的服务思路带到了手机上,这里是“买会员送手机”指的是购买乐视年费会员(¥490/年)购买乐视手机降价300,可累积,换言之,售价1499的乐视1在购买5年乐视会员的情况下即可免费领取。乐视年费会员不仅仅可以免费观看乐视提供的所有会员内容,还享受每月大概6GB的定向流量。买服务送硬件的模式并非乐视首创,事实上这样的方式早已被运营商运用的炉火纯青了——充话费送手机。
这样的方式第一次在手机上真正的实现了硬件免费的互联网思想,和之前某些厂商嘴巴上喊的“硬件不盈利”是完全不同的,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看成一个革命了。那么这样的方式,会给手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会革掉谁的命?
让我们再来看看乐视手机的定价,乐1、乐1Pro,基础定价分别为1499,2499,都是该价位上的顶级配置,不能看出走得还是高性价比路线。那就不难看出,虽然口号喊得响亮瞄准的是Apple,但,其定价决定他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是…… 这些主打高性价比主攻电商渠道的品牌,这些品牌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和调整是值得期待的。
话说回来,乐视手机怎么样?
以我目前看到的,摸得到来看,还不错。作为一个品牌的前三款机型,工艺和设计都到位了,完全可以媲美当前市场上同价位的主流品牌。而且,乐视做手机在这么短的周期内,做到软硬结合,硬件主流软件完善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能力,再配合其在内容上的优势,乐视手机在市场上的确有着足够的竞争力。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边框的事情。
乐视的前期预热宣传都是引导着大家往无边框的方向去猜,但真机出来,屏幕边缘那么一个黑条你当大家眼瞎啊!但事实是从手机结构上来说,乐视手机屏幕两侧确实没有边框这个结构,这某种程度上应该算是工艺上的一种进步吧,但以这样的设计去做“无边框”的宣传就有误导大众的嫌疑了。不免噱头大于实际,引起网友的反感。
最后,我们来审视一下所有乐视的这些动作,你会发现它和另外一家互联网手机品牌非常相似。不走寻常路,以超乎想象的性价比优势杀入市场,配合品牌的绝对优势整合,最终实现软硬件的双向输出。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基于乐视手机最终顺利量产出货。拭目以待吧~
最后,看一下本人现场拍的手机图,各位自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