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成甲老师出品,中信出版集团
阅读时间40分钟,阅读范围:序一到引言
4月份开始计划阅读在京东一下子买的十几本书,计划在100之内读完《好好学习》是最后一本了,打卡到今天为止是第71天了,这样就会提前完成计划了,中间还看了几本电子书。这本我留到了最后。唯一一本我从序一开始看到引言我就要停止的一本书了,每段话都要认真的看,太多信息了,都不能理解,稍微看书点就马上不知道这段是在说什么了。
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工具书,一本学习方法的工具书。
序一,是罗辑思维首席执行官,脱不花写的,准备好,在临界点爆发。序二,是原央视记者组组长,徐金琪写的,术从简,道从心。我就从接下来的自序开始说。
成甲老师的自我摸索成长过程!
成甲老师从08年开始接触知识管理,也是经历一段参加很多培训和课程的学习,然后反而更加困惑,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好象听懂了,就是没用上,一段时间又都忘记了。所以他开始学习应该“怎么学习”。2010年是他的第一个转折点,他开始坚持写反思日记的第三个月中,差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富兰克的自传里一段给他了很大的启发,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项,待一种习惯养成之后,再实践另一项。当到了2012年的时候,他又遇到了转折点,他虽然撑握了很多方法后,只能单独解决专项问题,不能融合。这时候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演讲让他发生转折,一个关键的原则“如果孤立的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的框架来按排”。所以成甲老师从2012年到2016年花了四年的时候开始投入学习和建构自己框架体系,慢慢形成了自己对知识管理的独特认知,才有了现面这本书。
看完成架老师的经历,我自己也特别有感触,从2017年3月开始接受学习,我像被知识的黑洞吸进了漩涡一样,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快速成长的渴望,我也开始一下上了很多线上直播课程和那种回听课程,发现在自己越学越焦虑越迷茫,更急于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太多知识自己也一下消化不了,我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再去学习,然后又开始各种咨询,还是没有办灶台找到自己。然后我开始更加的焦虑、迷茫,我该怎么办呀,好象没人能帮的了自己,5月底到6月底,这一个月我开始消沉,低落,但是同时我在养一个习惯阅读,非常幸运在这一个月的消沉和低落中,阅读让我的心态变的好起来了,我开始慢慢的不再焦虑了,明白了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成甲老师也都这么多年的成长,我才几个月,有我现在这样的成长已经是达到自己前所未有的进步了。现在开始放慢脚步,聚焦自己短期的目标,不再和别人去比,不再容易受那些课程的广告影响。坚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先完成这一项再说。会主动屏蔽别的信息。
关键词:知识
Q1:什么是知识?
A1:当我们看了一篇文章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类似一样的文章是知识吗?不,不是知识,这都只是一个信息。只有你看完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所以总结定义就是,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真正的知识。
Q2:什么是临界知识?
A2:这个词我是第一次才知道,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叫法。临界知识套用了核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就是指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有突破这一临界值,才能产生惊人的核爆炸。
书上用这段一段话来解释临界知识,在不断高强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逐渐发现,人们犯下的很多错误,往往源自其漠视一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而对这些规律的熟练应用,能让我们在面对全新的问题时有更准确的判断,进而解决方式往往会比大多数人更好。这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便是可以发生裂变的临界知识。
这段话我还一直理解不了,所以对于这个定义,我还真的没办法用自己的理解去让定义让自己更容易记住。等明天继续再往下看,多理解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