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我们的夏季课程学员微信群里分享了一个话题“孩子多好才够好?”
话题的开始是由我讲的关于女儿考四级的故事引起的……
女儿大一的时候,说的要完成四级英语证书的考试,我也积极地鼓励她争取一次就过。话说当时是看到女儿学习英语的时间好像很少,而且也听不到 她说外语,心里有些担心,底线就是过了就好了,以后可以有时间学习托福、GRE等 ……当妈妈的心里还是想着她研究生出国的事情。
考试过去半年多了,女儿也没有提成绩是否通过的事情,问了几次她说全北京那么多人考,怎么也得判个几个月吧?!好吧,我也就不问了。
等到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女儿告诉我说四级成绩出来了,但是她没有办法查因为忘了考试的学号了。听了这个当妈妈的我心里有些情绪,就对孩子说:不管是过了还是没有过,你都要告诉我们一声啊“。孩子回答说好的,到了学校就告诉你们。
女儿总是好女儿,从微信上发来了她的成绩,附带留言:也算是过了,摆出一个“糗大了”微信表情。现在想想我紧跟后面对女儿的问话典型的“结果型妈妈”的文化:“怎么讲”、”分太低“?、“最低分是多少过呢”?“每项满分是多少?”……显然这种问话已经不是关注她过或没有过了,而是关注她考了多少分?离最高分的距离了……
善良可爱的女儿没有搭理我,而是给我时间思考了,这也我为什么会思考这个呢?推动我这个故事分享并写下来的原因,也是因为女儿最近的开学的表现,还有开学第一周就要求周日早上就回学校去,我是因为没有送她去学校而觉得心里难受,也是因为她给我微信安排我做一些事情,我对她表达了我的感受,而她又是回复说还好了,第一学期也是自己走的多,第二学期坐车送的多些……
从她的回复中,我看到女儿的懂事,善解人意,自己也会开解自己。而我呢,孩子的妈妈,经常在正常的时候看不到孩子好的方面,即使看到她的好,也没有在第一时间积极地鼓励或分享她的快乐;而多数时候是虚情假意地寒暄几句后用希望她“更好”来要求她,我都没有给她时间让她先“享受品味”感受她自己的好那种状态……
孩子现在大了,她会对父母话语用她的方式来一些安慰了,也会自我排解她的各种情绪了。或许也知道了父母的期望,可是小孩子呢?如果做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对她/他,高要求,总是说你可以更好……带给孩子的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