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自传》

荣格自传

一、这本书说了什么?

这本书讲述了心理学家荣格的生平自传,让我们认识到荣格理论依托于他经常的梦境与幻觉,并向费罗伊德学习,又产生分歧,遍访各国,形成自己的潜意识理论。

二、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三、说是否有道理?或部分有道理?

部分有道理,潜意识极为重要,超过了意识,同时对于检视自己心灵有好处,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自我。但过于牵强的将梦境等于潜意识正相关或过于注重精神世界忽视了真实物质世界的规律(当然可能错误,但现在正确的可能性大)。

四、这本书与我的关系?

1.全书学到的事:存在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其中第二人格就是潜意识(所为信仰中的先知等都是代名词)。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梦境的方式来理解、认识我们的潜意识。心理医生治疗时,也要了解病患潜意识在想什么。对于潜意识,我们通过对意识的不断完善、经历去要接受它、理解它,像接受自己命运一样,形成自性思想。潜意识也有欲望。

2.在有些地方相信直觉的感知。认识到还存在另外一个自己,通过梦境、冥想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内心真实世界,真正想要什么。接受自己的全部,这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真实的自己。

五、经典语句

1.她就是我说的阿尼玛原型,因为她带给我的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就是我心里设想出来的完美女性样子。

2.我会想起那个放在阁楼里的小人以及揣在口袋里的石头,这会让我心情瞬间变得很明媚(心灵寄托)。

3.那段空闲的时间老是在家,尽情的展现出内心的喜悦,反而让我意识到这是在自我逃避。也就是说,我根本就是害怕面对真实世界,所以以自欺欺人的态度,远离自己需要面对的生活。

4.我突然意识到27岁的我才是真实的我,之前所发生的事情只是与我有关,我找到了自己。。

5.主导我生命的第一人格与第二人格,绝不是医学上的那种“人格分裂”,而且,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的区分会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特别是各种信仰,它们所重视的正是人的第二人格,即内在。第二人格严重影响了我的一生。促使我总是从内心散发出顺其自然地信号。我所寻找正是第二人格的孤傲与宁静。

6.叔本华的出现让我对古典哲学另眼相看,他是首次谈到人世间有苦难的人,英勇的告诉人们,人世间其实没有那么美好。

7.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很畏惧,或许确实存在超自然、超时空的事情,但这也并不荒谬,甚至还有些震撼。再说了,的确有动物会对即将发生的自然灾害做出反应,也有人能够通过梦境遇见某些亲人的离世,还有玻璃在危急时刻突然炸裂、钟摆在主人去世时停止摆动等现象。

8.作为系精神病医生,我觉得真正的治疗是让她们勇敢地说出那个秘密。

9.那些患者的心中深处隐藏着一个健康的“人”,而这个健康的人一直在注视着她们,还时常会给予理智的意见,只不过都是利用声音和梦境传输。

10.病症的背后隐藏者患者的人格和生活过程,是一种希望。若对此一无所知,那就没办法治好他。所以说,精神病中隐含着普通人格心理学,在那里,我们找到永恒不变的人类原始渴望。

11.患者和我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对话时,双方都有发言权。重要的是,怎样让患者懂得自己是个人,或是找到第三人来给与心理师合理的告诫。

12.梦境往往是一个人潜意识的反应,你会找到一定有价值的线索。

13.科学真理可以在短期内被使用,但不能成为永恒的信仰。任何事物并非一成不变,昨天的真理在今天看来或许就是谬论,而今天的邪说在明天看来却有可能是真理。

14.我们心灵中有很多东西是自发产生的,他们可以自己活动,而不需要依据自己的体验被感知。心理和思想就像是天上的鸟儿,他们自产生,也有自己的活动,我看到、天眼到它们,但不能说我造就了它们。

15.思考各种幻想的时间里,还需要在身处的世界寻找指点,让我既可以保持与陌生心理世界的联系,又能在这个世界过着有序自由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16.我每天早上都会画一幅曼陀罗,它们似乎完美的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态,借助这种方式,我每天都能观察自己的心理变化。

17.隐居者幻觉(感觉梦极为真实,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在一种极度孤独的状态中,人可能通过对外界的想象来弥补这种空虚。

18.梦境干扰现实,或分辨不出梦境还是现实还可能因为共时现象,也就是内心感受到某种东西,这些东西同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存在一种相对应的状态。

19.我远离充满规则的社会,没有罪恶,也没有责任,更没有战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我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放松和解放。

20.每一种生灵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心灵无论何时都存在着对光明的向往和渴望,也本能地逃避黑暗。

2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战场上那些士兵在睡梦中梦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乡,而不是自己所处的战场,而如果一个士兵过多地梦到战争的场面,就意味着他的内心对战争的防御将会接近崩溃,所以必须将他从前线车里。

22.如果我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把自己理性与他们所诉诸的生命意义进行比较,那么在他们严重,我只有贫瘠。(不同认知)

23.我们学习知识,但是知识并没有让我们富足,我们崇尚和信奉的理性反而让我们离心灵的真实世界越来越远。

24.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一种放弃一切的超脱,毕竟我难以从那些我未曾拥有的事物中超脱。例如,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情欲,那么我肯定他一定没法战胜它或者超脱它。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空的境界,其实那不过是因为这些欲望没有合适的契机出现而已。

25.自我、本我、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重要观点。

26.根据诺提斯流派的传统,容器是一种充满精神力量的器皿,而这个更高级别的神把充满了精神力量,可以把精神转化的容器送给了人类。

27.炼金术恰好相反,在这个神秘的哲学里,女性具有非常出色的地位,与男性相比,她们是公平而平等的存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体现是那个具有精神转化能力的女性原则的转化容器。

28.我之所以选择体验的方式,是因为要给自己和他人一个态度——对所有问题都去辩证地对待,而不要讲一个答案当做永恒的真理。

29.一个人即使是面对自己所信奉的神,也要保有一些自己的思想,否则他就不会有自由;如果一个人对威胁自己自由的东西不能施加一定的威胁,那么自由也不存在任何意义

30.过去的一切都将离我而去。包括我的想法、思考、希望。穿过这里,尘世的一切不再与我相关。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过去发生的一切还是属于我,或者说是它们组成了完整的我,我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过去的种种感觉、经历和思考,我的过往构成了现在的我。突然,我有了这样的顿悟:我就是一个集合体,是过去已经实现或者存在过的事物的集合。

31.因着这样的感觉,我感到极端的贫乏,同时也感到莫大的满足。我知道自己拥有过去的一切,但也只能拥有过去,除此之外,我再无所求。现在对我来说,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但似乎又是既定的现实,而我曾经失去的已经不再可惜,因为这也是属于我的。

32.我对我的医生感到忧虑,因为他作为原型形象出现在我的面前,一定是收到了威胁,或者说他已经是可以回归原型的群体了,可能很快就会死亡。突然我有一种连自己都感到害怕的想法:如果他死了,那他一定是替我而死。我第一次被允许从床上做起来,同一天我的医生病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

33.永恒也许是超脱时间的幸福。这种状态下,没有时间,也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或者说他们都被整合在了一起,所有通过时间来表现得完整,都被整合在了一种非时间状态下的客观之中。

34.疾病带给我一种转变,对一切存在的事物,我都无条件地承认而不是质疑,表现在自己身上,就是接受自己——接受我看到的、理解的,哪怕它存在一定的偏颇。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本性和样子。

35.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命运。只有如此,自我才会存在,我才能在面临种种突发事件的时候坚持自己、接受现实,我的人格才能经受住考验,才能自如的应对各种知识和命运。接受自己内心的想法的同时,把他们作为一个现实的客观存在,而不是纠结于对与错、真与假。

36.即使是今天,我们依旧对很多东西无法作出解释,即使是真理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在相对的时空下也会存在很大偏差。

37.我建议每一个面对这个问题的人准备一个关于死亡的传说,抛除理性,通过故事,他们可以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景象,比如,死后丰富多彩的生活。

38.如果从永恒的角度观察,死亡则是意见令人愉悦的事情。这是一次神秘的合体婚礼,精神因为死亡而让缺失的一般回归,重新成为一个整体。

39.我们的意识世界是一种幻觉,只有潜意识才真实存在。潜意识具有整体性,这种特性是所有心理现象的前提,它引导人获取意识,让期望变成现实。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意识可以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自我认知功能,根据古老的理念,正是自我认知让人得以通往自我的完整之路自性。

40.我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屈从于恶,也不能无条件地屈从于善,因为无条件的善最终会导致恶果。

41.无论是先知还是传说里的象征,它们都会让我意识到这些称呼不过是潜意识的替代词。

42.让人类意识到自身是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在我身上,经过几十年漫长的时光沉淀,这个目标如今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它让我对自己有所认可和赞赏,对自己感到满意。我内心仍旧能感受到稳定和持续的特质。众人皆明,唯我独昏。

43.从精神层面讲,潜意识和死亡国度是同义词,因为精神存在四不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假设一个人死亡后生命依然存在,那就可能是精神依然存在。

44.一个人在年老的时候,他就会不断回忆和思考,会通过过往的种种经历和形象去辨认自己,在心理学视角下,这是对来世的存在进行准备。

45.一旦人的潜意识的认知到达某种阶段,它就不会在选择重生,它会从三维世界中消失,在东方文化传说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涅槃”。而如果潜意识的认知无法解决和处理自己的问题,那么它就会有欲望,从而再次出现。

46.肉体经历了死亡之后,它承载的部分精神依然存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植物人,在昏迷状态下,大脑皮层的意识中枢关闭,他们的意识已经完全丧失,但他们依然存在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