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9 星期二 北京—成都
5点半起床,6:15出发,在京待了一周,又开始新的旅行。
忽闪忽闪翅膀,就到了成都。
11点多落地成都,宇睿接我去洲际酒店,松臣已经在酒店等着我了。开好房间,松臣建议去“组织向南”去吃饭。12:40到了,坐在门口派队。
很久没有等位吃饭的经历了。餐厅的名字很有意思,到现在我也没明白“组织向南”有什么故事。
等了十几分钟,入座吃饭。菜上的挺快,成都苍蝇馆子的风格。
煎蛋汤。
回锅肉
炒牛肝菌。没有云南人放的大蒜多。
烧土鳝鱼
烧鱼肚
炒腰花
青椒鸡
芹菜牛肉
天气有点热,加上起的太早了,午饭胃口不佳。如果不是有辣有肉油还不少,怕是吃不下什么。真是怀念年轻时候来四川,什么都能吃,什么吃的都香喷喷的。我这个馋人要是生在四川,估计很早就是个胖子了。有句话说男人“少不入川”,说四川姑娘漂亮大方,到了四川说不定就走不了了。女人漂亮,东西好吃,人生至享食色二字,足不出锦官城便应有尽有,倒是愿意在这样的温柔乡终老了。人生不如意十之七八,年轻时没能来四川可以算是其中之一了。
晚上松臣在钰锦南台为我接风,请来了成都的一些朋友。其中一位是我的学长,1978年考入北大数学系的蒋先生。蒋老师现在是四川大学教授,是国家精算领域的头部专家。老师带来了几种茅台酒,每一种都来历不凡。我和蒋老师以前在北京见过,只是没有说话,这次算是第一次坐在一起喝酒吃饭。看到蒋老师拿来的那些酒,很是感谢学长对我这个混吃混喝的小学弟的关爱。原本不打算喝酒的我,也破例喝了不少。
这一坛50年的茅台,怕要有十几万了吧?蒋老师说,茅台酒一定要喝茅台股份公司的。
席间,学长告诉我他是茅台的股东,家里有一个储藏室,专门存放各种各个年份的茅台。白酒他只喝茅台,一天两次,一次半斤左右。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和我一样的年纪,面相上要比我年轻十岁左右。更让我羡慕的是,学长有四个孩子,大的已经成家立业,小的还在幼儿园,夫人现在还怀着一个,生出来就是五个子女了。多子多福的愿望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形势下得以实现,学长的精力、魄力、能力、体力让我忘尘莫及。
穿爱马仕T恤的蒋老师。
松臣的菜很不错,有淮扬菜也有川菜。历史上淮扬菜对川菜影响很大,川扬大菜的说法就是两种菜系交流融合的结果。松臣说,四月份开始,餐厅生意节节日上,超过了他们的预期,每天都是满堂坐,包房需要提前两三天预定才有。真心为朋友的好生意高兴、开心。疫情之后,成都餐饮恢复的不错,高档餐馆更是超过去年同期。成都人实在太爱吃喝了,几次地震经历,让成都人对更加热衷享受现实生活,加上成都开发力度的加大,投资多了,带动了其他行业,餐饮业也借势而为,展现蓬勃生机。
菜单
凉菜
凉菜
凉菜
凉菜
凉粉。好吃,一口下去意犹未尽。
一蟹三吃之蟹腿煲汤
梅干菜烧花胶
红汤子姜河鲜
八宝葫芦鸭
荠菜蟹黄狮子头
秃黄油雪花鸡淖
麻婆豆腐海参
油淋水煮牛肉
鸡枞菌
红汤面
吃好了喝美了合张影
一餐饭酒饭俱佳,学长酒量颇大,从头喝到尾,杯杯不空不落。在学长的带领下,大家喝的尽兴,聊的开心。成都第一晚,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