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很多人说,我明明计划好了做一件事情,但是一旦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一旦干起其他就会想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很多人想成为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也有人想成为单位的好员工,还有人想成为别人眼里的德高望重。
其实这三个形象就是自我矛盾的根源,因为没有想好我是谁,成为谁,那就更没有怎样做,怎样做好,这样做的更好的需求。
一切源于心力,因为心中无力,只有嘴上有力,这是认知与意识的不匹配。心中的想是一种空中楼阁,没有基础。
就像是很多人知道提高认知能力,就要多读书,但是把书放到了床头,自我约定好了,每天看一小时,但是最后看了几天就放下了。这是心理没有发源吗?心里想着很重要,但是身体很诚实,就是不喜欢,为什么呢?这就是没有心力。
那么什么才是心力呢?按照心理学是发自潜意识的本能希望,所以心力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就像你说的看小说,吃零食,这些用思考吗?不用吧。根本不用计划,不用刻意,就会玩手机,刷视频,吃零食。
这是很多人的本能反应,为什么有这些本能呢?为什读书就不能成为本能呢?
这要由怎样上瘾说起,所有的娱乐都会上瘾,那么上瘾是怎样形成的呢?把上看书这个动作用上瘾来,不就可以了吗?就会有内生动力。

上瘾之前先说一下每个人的心理形成,每个人的心理形成因素都由于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生的渴望,那么什么是生的渴望呢?在心理学中叫“力比多”,为什是力比多,因为这是一种本能欲望,想要活好的欲望,即便是那些寻短见的人其实也是有生的渴望,这里就有情绪元素爱跟情仇,喜悦、激动、等正面情感因素。
另一部分是死的恐惧,因为每个人都害怕死亡,这是一种原始本能,这种本能是遗传基因自带的,因为所有生物都有这种本能。他会形成另一个心理名词叫“攻击力”,因为恐惧的反应就是攻击,所有的吵架,愤怒,仇视,都是源于“攻击性"。这是一种自我防护意识。
有了上面这两种因素就方便每个人理解,上瘾是怎样形成了。
所有的上瘾都有一样的规律,第一是环境的允许,没有压力,这是最基本的要素,就像一个喜欢上网的孩子,一开始,肯定有人带她去网吧,或者本身家里就有电脑。这是必要的条件。所以简单快速的接触到,这是必要条件。
那么第二点,就是对生的友好,也就是力比多的本能舒适,每个人的身体是诚实的,感到愉悦兴奋,感到被激发,被重视感到了成就感,这就是虚拟的人生意义。这是一种本能。这也可以说是及时的兴奋反馈,也就是精神奖励来的太及时了。及时的愉悦反馈,也可以是“力比多”及时反馈

第三点,就是逃避恐惧,其实逃避是人类的本能,懒惰是不是大家的共性,舒适感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是:压力,痛苦,毅力,这些都是生物本能排斥的情绪,都不是本能需要的。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逃避攻击性,亲近力比多。这是生物本能。讨厌压力亲近快乐。不管是谁,只要是人都有这种潜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导向,只是有人隐藏了而已。
第四点,是重复,一般一次的活动都不能称为上瘾,只有重复多次的活动才会上瘾。就简单的吃饭,有人每天下馆子,不愿意吃家里的饭菜,因为饭店的菜品更能诱发身体的愉悦,所以借钱也愿意下饭店。还钱是不是很痛苦,但是花钱其实很愉悦,这是本能。
所以,任何事情重复多了都会形成肌肉记忆,这种肌肉记忆其实就是上瘾的基本条件,就像是上班,上班是不是很累,每个人都不愿意干活,但是干了3年五年的一个工作,突然之间不让干了,如果没有下一份工作等着,那么身体肯定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就像是有些人一到过年休息,就会生病,就是因为身体适应遭到破坏。
通过上面这几条就可以了解到。心中想的只是认知的范围,但是意识层面是排斥的。为什么?因为有压力多以身体本能的排斥。
那么想要让正确的,有压力的事情,得到身体的认可,就要学会用上面这四点。让身体充分适应,形成肌肉反应。
就是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就像是看书,找一个安静的只有书的房间,随手拿的都是书,但是没有手机。那么一开始看上半小时。
一定要设定即时奖励,一开始从小说开始看,也不是不行,因为老看小说也会烦,看烦了就会看其他书籍。这是一种意识层面的奖励反馈。因为看爽文,能够刺激神经。身体愉悦。
有了奖励,看烦了就会看知识类书籍,这时候就没有了痛苦,因为逃避小说成为一种逃避痛苦,记住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把小说看烦了,自然就会看知识类书籍。看累了就可以再看看小说,交替进行。就会形成肌肉记忆。
所以重才是上瘾的本质,不断的重复的做一件事,就会逐渐的产生依赖。只要不刻意打破这种依赖,好的就会成为爱好,坏的就是上瘾。
这个过程是一个身体学习的过程,认知认可了这个动作,还要让身体认可这个动作,这才是产生了心力。
只有产生了心力,那么即便是别人反对,你也会产生逆反。
有些时候,利用逆反也可以养成一些习惯。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有关于心力的问题可以私下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