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孩子去参加读书会,今天的共读书目是《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在书架上搁置时间比较长了,我自己以前有翻过,孩子以前也有接触过这本书,但没有从头到尾通阅过。
去参加今天的活动前,我和孩子一起重新听了这本书,孩子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甚至有些入迷。在去活动的路上,晕车的他却一路听着《窗边的小豆豆》。一边听,一边霸道地禁止其他人发言,一边自顾自欣喜地叨叨:“我想去巴学园上学,这个学校要是建在我们家附近就好了……”
活动现场气氛很好,首先两个职业是老
师的书友分享了阅读这本书后的感想。她们谈到了由这本书引发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词“放手”“尊重”“鼓励”。
说到放手,我觉得放手的前提是信任。我想起了最近我和孩子之间存在的一件棘手的事:孩子三年级,我们家住市中心,家离孩子读的学校两站多(公交站)的路程,其间得经过两个红绿灯和两处斑马线。
自疫情后上学后,孩子隔三差五在我耳边唠叨“妈妈,我想放学自己回家”“就让我自己回家嘛,就一次好不好”。我调查过他们班上的情况,除了少数几个住在学校所在的小区的孩子放学自己回家外,其他同学基本上都由家长接送上下学。
一边是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自己回家,一边是我真的不敢。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妈妈,你不相信我,我真的可以自己回家的。”我当时心里一愣,我是这样回答他的:“谁说我不信任你,你当然可以做到,我不信任的是那些开车的司机和骑车的人,因为你是小孩子,你在路上显得比较矮小,我担心那些司机看不见你。”
虽然我嘴上这样回答孩子,但说到底我就是不信任他嘛!我连孩子都骗不过,如何骗得过自己。但真要让我在这件事情上“放手”,我真不敢。我也反思过是不是我自己太紧张了,孩子也许真的可以。我曾试图让他自己从半路回家,但远远望着他连蹦带跳,因为被许可自己回家而欣喜雀跃、小跑似的步伐,我悬着的心还是不敢。
后面又有几位书友从当前教育角度分享了读后感。虽然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中素质教育并不是放在首位,虽然这本书上的事情发生的历背景使我们不得不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这本书以及作者所在的这个民族,但《窗边的小豆豆》中的一些方法和理念确实值得我们适当的借鉴。
就让孩子们翻看这本书时,可以暂时抛弃学校的功课压力,在书中去偶遇那位知音老师——小林校长和他的电车教室,在书中和小林校长一起散步。
就让我们家长翻看这本书时,从分数和择校的胡同里探出头来喘口气。
就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翻看这本书时,打开一下思维,我们可不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用另外一种方式去为孩子们提供茁壮成长的环境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