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是源于董宇辉的一个视频,他凭一己之力把这本书卖了150万本,我就很好奇这本书到底是说了一个什么故事。上下班的地铁上,嘈杂的环境,我打开书,一位90多岁酋长夫人的自述带我开启了这本书的阅读之旅。
书中有很多关于死亡的描述。大兴安岭的鄂温克族,有人为造成的死亡,有瘟疫、暴雨、野兽袭击导致的死亡,有帮助别人牺牲自己生命的死亡。作者娓娓道来地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人物陆续走向死亡。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那么的渺小,面对灾难,人类是那么地无助。怪不得有人说,在大自然面前,人的生死不过是一呼一吸之间。鄂温克族里几乎每个人都带着“伤”,但是他们接纳了生命的无常,接纳了自然界特殊的“礼遇”。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信仰”。这是有原则有底线的民族,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让我读出一种庄严,一种神圣。
除了死亡还有数不尽的苦难,在鄂温克族没有任何一个家庭是“完整”的,似乎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残缺”,情感的残缺,身体的残缺,生命的残缺……面对这些苦难,每个人选择不同,有人选择牺牲掉一生的幸福去“报复”,有人被迫选择畸形地“守护”,有人选择接受新的生活去抚平伤痛,有人选择坚持“信仰”牺牲自己的孩子生命。每个人物都生动形象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身临其境,体会属于那个民族的精神图腾。
不管是死亡还是苦难,这个民族还是团结在一起,没有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森林和土地。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定律从未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片属于他们的大自然慢慢在蜕变,他们的守护神“驯鹿”也在渐渐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他们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
书中有很多关于大自然风景的描写:漫天的飞雪、清澈的河流、成群的驯鹿、巍然屹立的山川、夜晚的星空……一幅幅静谧的美缓缓地呈现在眼前。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我就联想到老子的《道德经》里的一句话“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人间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要顺势而为。
迟子建老师给我们读者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让我们体会生命的不易,更应该坚定自己的内心,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