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紧接上次的文章,如有想回顾的朋友请移步至下方地址
上次天普商学院讲到供求关系的改善——供求的匹配效率提升,这次接上上次没说到的信息对称。
1、价格信息的对称
比价更容易:去哪儿就是从机票比价切入,降低用户寻找低价机票的成本,提高供求匹配效率,从而在携程统治的 OTA 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建立起新的交易市场。
建立价格权威:Costco 通过减少 SKU 数量,优化供应链,为顾客提供真正优质低价的商品,从而建立起来价格权威。同样的商品,基本不可能在其他超市的价格比 Costco 便宜。顾客进了 Costco 看到喜欢的东西,甚至价签都不用看,不用比价,直接放购物车就行了。这也是降低了用户的购买决策门槛,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2、位置信息的对称
滴滴就是依靠LBS 快速匹配供求的经典案例。另一个例子,虽然不算是交易平台,但的确因为 LBS 而显著提高了匹配效率,就是陌陌和探探。
3、消费者偏好信息的对称
商品选择过多,导致用户筛选成本过高。对于很多非标品类的商品,用户经常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商品,甚至不知道自己会喜欢什么样的商品。这种情况下,有质量的搜索和推荐算法可以帮上大忙,另外,社区、社群里有大量的商品讨论氛围和评价机制,或依靠KOL 建立的权威,引导用户的购买取向,这大大降低用户的筛选成本,提高了消费者和商品的匹配效率。小红书拥有国内最大的“白富美“生活方式社区,大 V 店拥有国内最大的妈妈社群,两者都在帮助用户高效匹配商品上成绩突出。
4、质量和真伪信息的对称
家居、服装等商品大多非标,质量参差不齐;化妆品、母婴等商品,用户天然的担心商品真伪。这些商品的质量和真伪在购买前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因为社区和社群的存在,让这类信息交换变得更快速更透明。
三、需求方的提升
宏观地看,消费者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是无法从无到有被创造出来的。因此,交易平台想要在需求方求突破,通常只能尝试在已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或深挖被忽略的已有需求。
1、需求的再分配
大部分的需求都是已经存在于市场的需求。这是个零和游戏。平台需要抢夺流量,实现需求的再分配。
2、需求的深度挖掘
部分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之前被忽视。比如共享单车,之前超短途出行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并不代表需求不存在;比如共享租衣,对女人而言,衣服的多样性和有限的可支配收入之间长期存在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是很多女人的长期奋斗目标,这从来都是刚需;比如共享充电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电量不足”却找不到充电宝时的焦虑,但因为事情太小,反而被忽视了; 比如线下 miniKTV,在等电影、逛街的时候,躲在小天地里自娱自乐,也证明了“无聊即刚需”。
越来越多人在说“回归商业本质”,但究竟什么是“商业的本质”?我想,对于交易平台,“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高效率且有利润。
平台这门生意怎么做?这个发问本质上想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交易平台是能够存活下去的。不论是从供给方、需求方或是供求关系出发,能够以更高效率成交的交易平台即便在竞争惨烈、渠道喧嚣的今天,也一定会有一席之地,并且是有机会不断深挖护城河,成为更大的平台的。
作为国家新一代商学院,天普商学院未来将致力于对企业家“颠覆式”培训,商业模式创新实战特训,企业定制内训,项目孵化,资本· 资源对接,帮助企业家千人人脉圈,成为学员企业“陪伴式”成长的良师益友,一同共建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