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生凉意,丝丝冷风拂过,让人不禁紧了紧领口。
凭栏倚望,远处的天空和山峦浑然一体的黑,不知是天空的黑落进了山峦,还是山峦的黑点染了天空。
伸手,触碰指尖的是绵绵细雨。这样忽下忽停的小雨已连续了好几天,倒也给南方的小城增添了一份朦胧的韵味。
南方的秋天安静恬淡,没有夏季的轰轰烈烈,也没有冬日的纯净孤傲,更像是一位美丽又多愁善感的仙女来到人间游览。
趁着外面路灯微黄,雨下得不算太大,出门走走,没有带伞。记得有人对我说过“下大雨不打伞,那是无奈;下小雨不打伞,那是意境。”我赞同这句话,何况南方的小雨还是这么的温柔,时不时接受一下那雨的滋润,也会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呢。
因为这绵雨不断,又是个秋的夜晚,城市的人们大多已躺在自家的沙发上欣赏着什么电视节目,或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正在享受忙碌一天后亲人为自己准备的美味佳肴。
其乐融融,是这片土地赠送给南方小城人们的礼物。
一个人走在偶尔有些坑洼处载满积水的街道上,看万家灯火通亮。那光线透过玻璃窗洒向地面,交汇在不同的地方,积水处折射出微弱的光线,好似又返回了某户人家。
轻风吹得水洼处泛起涟漪,一圈又一圈,生动活泼。看着那微小版湖面的波浪,竟也能让我想象那是一扇穿越时空的破旧老门,猜测着门的那面有没有住着可爱的人家。
抬脚,踏上人行道,一滴雨珠落在我正在触摸发丝的手上,冰冰凉凉的感觉,渗透皮肤,经过脉络,直达心底。
仰望,行道树仍旧枝繁叶茂,仿佛在抵抗着秋的气息,但看上去并不是如白日所见的那般墨绿,而是黑压压的一片。
顺势向前望,排列整齐的树躯干挺拔,顶上交错繁杂的枝叶在孤寂的路灯细微的光线照射下投出在地面的影子又像是低矮阶梯旁长出了一排排同样的树,只是看上去更加单薄而已。飘起的雾气渐渐弥漫在前方的道路上,这是个若隐若现的秋季。
这时候,“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诗显得很是应景,但同时,我也期盼着明日的“甲光向日金鳞开”。
小雨歇了,路边的石椅上都停留着秋雨的痕迹,倚在公园小亭子的石柱上,那些个那些年关于秋的故事像天边刚刚落下的雨落进了我的回忆。
小时候,睡觉前,母亲总会让我背一首诗词给她听。躺在床上,床头的台灯发出的白光总会照亮整间卧室,依偎在母亲怀里。永远记得背《天净沙·秋思》的那个夜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稚嫩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
有母亲的陪伴,即使窗外漆黑一片,寂静得好像身穿黑衣的尼姑在圣殿前默祷,时而还有风吹打竹叶发出的沙沙的声响传到耳畔,也不会害怕。背完后,母亲给我讲马致远的故事,然后,迷糊间,我感觉到有人为我盖上了被子,吻了我。
最后,我所能见到的一切都变成了黑暗,直到第二天早晨,母亲温柔的声音将我从梦乡中呼唤回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渐渐的,长大了,一切都变了模样。再没有扮演躺在母亲怀里听故事的角色,也没有了那么一个秋夜能让我如此难以忘怀。上学时,对于诗词更多的是看见书中描述文人墨客的伤春悲秋。
唐代诗人张藉的《秋思》中写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这位诗人眼中,秋天是万物衰败,见落叶,思归根,对家人的无限思念寄托在这悲怆的秋景中。
斟一杯清酒,坐于亭台,拂一衣袖,观远处秋风萧瑟,落叶飘零,黄色的树叶随风飘落,不是树的不挽留,也不是风的追求,是秋的依托,落叶归根的信念。四季的变换,它们由翠绿变为墨绿再到金黄直至褐色,埋于泥土,会滋养还存活着的生命。
雁过留痕,路过时,也不忘对奔波的大雁敬一杯好酒。寻一处山坡,独观行云流水,坐看花开花落,这样与世无争的日子只有拥有深秋一样平静心灵的人才会过上的吧。愿每一个怀揣憧憬的人都有如隐者般平静纯净的心灵。
秋天虽有铺得满地的落叶,也有开得漫山的娇菊。在一个雨后的傍晚,还有彩虹在天的那一边,在一座山与另一座山之间搭起了彩色的桥梁,却又被一片云朵遮住了部分,它的残缺也有独特的美。
慢慢的,行走在这一路充满花瓣、雨水和泥土的混合香味间,会发现,原来世间这么多的美好,从不离去,也曾触及。
人生在世,彷徨失意后,不必惶恐不安。没有人听的故事可以讲给自己听,没有人陪的路可以自己走。
时光不曾静止,每一刻都会是崭新的,活在当下,享受生活,无计得失。悠悠岁月,会成全你的今天,还愿你的明天。
黑夜过去,白日到来,我所期待的“甲光向日金鳞开”如期而至。
仰望天穹,广阔无垠,在这个南方的小城,每天都是不曾辜负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