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教后,坐车回来的路上,我看到了一篇来自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文章,标题不太记得了。但有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我们心里可能觉得一直都很爱孩子,可是孩子只是通过我们的表情、语言、行为来感受我们的爱。很多时候,无意识中我们其实是在用爱作为一种条件来交换我们期待的行为,也就是用爱来要挟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表现。想想那些我们对着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拳脚相加的时刻,孩子感受到的是爱还是威胁?弱小的孩子太需要爱,也太需要安全感,在那些充满恐惧的时刻,他会努力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来换取那份爱,如果母亲的要求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整个世界对他来说都是坍塌的状态,他除了自暴自弃几乎没有出路了。”
2
当我一字不差地念完这段话,脑海里闪过许许多多的画面,反求诸己,让我明白了很多。小时候缺乏足够的爱,确实让小孩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感。很幸运,在家庭里得不到的充分安全感,在学校里得到了维护,感谢小学遇到的老师,正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我才能在一个好环境里健康成长,要知道,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小孩。同时也感谢自己,从小便让自己的运动天赋展现在同龄人的眼里,树立起基本的自信,接着也因为这种自信慢慢在学习上也能有所收获和进步。
记得三年级有一次,一个本地的同学欺负另一个来自农村的小孩,他是来自重庆的,名字至今还记得,和咱们祖国母亲的节日一样。看到这种情况,保护弱小,仗义的本性,一下子让我冲到那个本地的同学面前,先是制止他,制止不了便直接和他干起来,当然,最后赢得总是我,因为那时的我足够强大!正因为这份保护弱小,讲义气的作风,我的威信很快在班级里建立起来,乃至后来很多外来的同学都特别想和我在一块玩。
现在想想,那个年龄便身处这么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父母亲属于底层人民,如果不是“身手了得”,估计在小学期间,我的自信便被摧毁得差不多了。
但我不能怪我父母亲,至少不能怪母亲,因为母亲时常鼓励我要好好学习,虽然有点唠叨,但至今想起,依旧温馨。最能体现母亲睿智的地方在于,有一次在出租屋附近,有一个比我大好几岁的小孩欺负我,我尝试地跑回去向母亲哭泣,母亲表现得很愤怒,马上叫来“不成器”的爸爸,直言让爸爸替我找回公道,天知道那时我是“走投无路”才向父母亲求救的。
因为,我看到过太多的外来小孩面对这种被本地人欺负后自己的父母亲反而忍气吞声地暴打自己小孩的情况发生,很幸运,我可以幸免!
父母亲在小孩成长中性格的塑造太重要了!
3
那段话给我最重要的另一个启发是:不同情况,同等的爱!
无论小孩表现得如何,我们都应该用同样的爱对待他/她!这是需要锻炼的一项技能,因为人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进而改变对小孩的爱。口头上说没有,心里也承认没有,但行为却出卖了潜意识的想法,因为小孩是敏感的,你对他/她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深深地体会和感受。
小孩敏感、聪慧、可爱,不同情况,需要我们对其付出同等的爱!这才是伟大之处。
将小孩这个对象替换,换成其他的,好像也说得过去,不是吗?
如何去爱是一门学问!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