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岗老杨
看守所的后半夜,对讲机在收人的时候会热闹些。“报告值班所长,XX分局送押一名犯罪嫌疑人,进门消杀完毕,体温正常,核酸检测呈阴性,各项材料齐全,是否准予收押?”这是凌晨两点对讲机里的声音,声音的来源是我们的门岗师傅,老杨杨文波。
我在巡视夜班上,注意着整个收押过程。看完后同事跟我感叹说:“现在这疫情期间,收人方面最专业的怕是门岗师傅了。”虽然听着像是玩笑话,但绝对不无道理。一场疫情让我们损失无数,而对于公安这样的一线抗疫工作者,我们损失的,就是陪伴。由于监管工作的特殊性,公安部明确指示要“严把入所关”。这就像是给看守所又加上了一把锁,外难进里难出。而老杨所在的门岗,是嫌疑人入所的第一道关卡,首当其冲,又重中之重。
二月二十五,我值班。晚上十点左右,分局的弟兄们开始往所里送人。我看到了老杨的工作流程:核对完办案民警身份信息后,马上对车辆进行消毒杀菌。办案民警一下车,每个人也得消毒杀菌测量体温。“你们登记一下。”老杨一边说,一边检查着他们的民警和犯罪嫌疑人的大数据活动轨迹,很是老练。有时嫌疑人由于紧张,体温偏高,老杨就要求他们多次测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收押。在所有情况都正常后,立马对讲请示带班领导,这时才轮到值班民警和医生上场。那晚,送的人都是些“疑难杂症”,无一不是需要领导反复协调沟通的,平均收一名嫌疑人得将近两个小时。送完最后一波人的时候已经早上六点多了,我索性不睡了,跟老杨也聊了会:“这一晚上,真够折腾的。收押一前置,你们的工作量可不小啊!”“这弄完以后还得登记信息,体温测量表也得写。不过一般没有今晚这么忙。”老杨笑了笑,又说道:“最怕的就是今晚这种情况,嫌疑人体温忽高忽低,或者有个不清不楚的疑难杂症,咱也只能让人家去医院,有时候大半夜真不想折腾人家。”“这个师傅您确实辛苦。”我说着无关痛痒的话。“嗨!都是干活儿,我看人家支援武汉的人,才辛苦呢!发生个疫情真是难受,咱这也算为国家做贡献!” 我震惊于老杨的觉悟,他又跟我谈起了他做门岗的经验:哪个分局送的人最多,哪个分局送的小偷最多,几点一般来的是什么种类的犯罪……听到这,我更是肃然起敬。
老杨今年五十有四,大高个儿,见谁都是乐呵呵的,笑起来还有些腼腆,经常能听到他跑来跟我们说XXX的快递到了,抽空来拿。到吃饭时,他也总是等大家吃完了,他才过去。平时再遇到个下雪天,他又忙着清理门口的积雪。看守所门口的路窄,来往的车多了,他总要负责指挥交通……而最多的工作则是在疫情刚开始时,面对办案单位对于收押流程的不理解,老杨给他们耐心解释。跟老杨聊起来,他说:“虽然累,但这儿的工作让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两天回所,看到门岗桌子上放着四个厚厚的档案盒,分别是分局,县局,检查院,法院的提票和文书,我就知道,老杨又多了一项工作。我时常在想,门岗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又有几个能像老杨这样,干工作时,纯粹,热心,又尽责呢?老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疫情期间的热情友善和耐心细致,赢得了我们看守所和办案单位的一致好评。在餐厅时,电视上会播放一些在疫情期间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是我们中国人民面对抗疫战争时的一个工作缩影。
我们看守所小小的院子,却有数不清的故事,而像老杨一样为抗击疫情默默奉献的同志也是不胜枚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同志,我们新乡市看守所才能保证监区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疫情期间0事故的卓越成绩!老杨,虽然只是一名门岗师傅,但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人学习,有这样的同志,疫情防护战,我们怎能不胜?
(作者——新乡市看守所秦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