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钱钟书
我对钱钟书的了解仅限于《围城》,很久以前读过,记得甚少,只对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还记忆尤深。直到这几天看了《我们仨》,我瞬间又被这位老先生圈粉了。在家人眼中,钱先生是家里最需要被照顾的“孩子”,他专注于工作、看书、痴书,不善生活。可我却觉得他的感情最细腻,他对待妻子和女儿的温存体贴很令我感动。
在生活中,他肯委屈,能忍耐。他会和妻子一起学做菜,一起去“探险”——在散步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他与妻子、女儿一起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也是女儿最好的“哥们”。他深爱着妻子,两人不在一处生活时,他给妻子写信很勤,还特地为她记下详细日记。性情中人,我很喜欢这位爱妻子、爱女儿、爱家的钱先生。
《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钱钟书的妻子,创作的散文集。本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用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与艰难、爱与痛的日子。情真意切,所到动容之处,使我数次落泪。让我也萌生了记录我们家的《我们仨》各种点滴。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老年杨绛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杨绛以梦境的形式,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一阶段相扶相持、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先后离世的过程。整个过程,笔墨沉重,令人悲恸。看的出作者杨绛对女儿、丈夫的怜爱及无尽的思念。第三部分杨绛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下笔,记录二人留学,并喜得爱女,直至女儿与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的坎坷历程。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无论曾经是苦还是甜,在记忆中都是一支悠扬的歌,动人心弦,像一泓清泉。杨绛的回忆是苦的,但也是幸福的。
幸福,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贫富本身关联不大,也与地位高低关系不紧。锦衣美食的人,不见得一定幸福;粗茶淡饭的人,不见得就没有幸福。世上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为人们幸福的源泉。人的幸福,在于心的幸福;幸福就在自己的心中,感觉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你们在,就是最好的幸福。
我们家的林先生与钱先生有几分相似,虽没有钱先生的学识,但和钱先生一样,心思细腻,爱妻子、爱儿子、爱家。我们一家现在就像钱先生一家喜得爱女之时的幸福。
早上我在看书,林先生和儿子一起玩积木。玩到兴奋之余,儿子突然凑到我眼前,“妈妈辛苦了!爱妈妈!”顿时心里暖洋洋,两周多的儿子最近总能给我惊喜。前天周末,林先生把我和儿子送到了老家,下午就回到了工作的城市。晚上儿子和林先生视频,儿子嘱咐林先生,“爸爸,要吃晚饭!”林先生瞬间哽咽,我惊喜万分,我的儿子懂得关心人了,这个小暖男又给我们洒了一盆温水。这段时间时不时就会听到他念叨,“要关心妈妈,保护妈妈!”
我们一家的生活平淡无奇,不是富裕的家庭。林先生是个勤勤恳恳的技术工程师,我是全职妈妈。儿子在出生后的第二个月,黄疸异常,住院两个星期。那两个星期是我和林先生最煎熬的日子,我们看着小小的人儿,头上插着针管,每天输液,做着各种b超检查。我很不争气的数次落泪,心很疼,多希望自己替儿子受苦。还好,两个星期就出院了,之后小心翼翼的照顾,再也怕那种难熬的日子。儿子出院后,我便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做起了全职妈妈,还兼职带了几个以前的学生至今。
林先生经常在聊天之余问我,会不会后悔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他其实觉得我牺牲很大,有点怜惜我,毕竟是我自己创办的事业,经营五年之久。我都是毅然决然的回答他,不后悔。一方面,我不想让他心生愧疚,有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我真的没有后悔,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先生疼爱,儿子乖巧,能陪伴儿子人生之初最重要的三年时光,能看着儿子点点滴滴的成长,我觉得很幸福。我愿意在人生初为人母的这几年时间里停下脚步,陪伴儿子,充实自己。更让我们高兴的是,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看书和写作,健身和跑步。我们的生活很平淡,但很幸福,各自有各自的追求,又有着共同的幸福。
事业可以重新再来,但这段时光没了就没了。我有时很感谢这段时光,让我找到自己,让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一家的平淡虽不同钱先生一家的平淡,但我们的真性情是一样的,我们的幸福观是一样的,我们都喜欢我们婚姻的这座围城。就像《我们仨》里杨绛写的: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