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中村恒子奶奶的书《人间值得》。
第2章的第7节里,中村奶奶提到人际关系如何相处。她说到从她16岁来到大阪,然后就一直没有回过家乡。别人问她是否孤独呢,她说“生活中我也有过孤独和不安的时候,但不管怎样我只能活下去,我不认为我特别坚强。”
奶奶之所以没有被不安和孤独一直困扰着,她说也许是因为在她看来“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
来看看奶奶是如何阐述的吧:
“对人际关系困扰的人不在少数,无论何时请你记住,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始终只是一个人。
这句话也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所以不可能永远朝着同一个目标生活。
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放手,保持适度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结缘,也会因一些小事分离。人会快速地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前行,由于时间或距离的原因不能见面,缘分也会渐渐变浅。这就是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情况、人生,而且这些东西都在不断变化中。
无论是父母和子女还是兄弟姐妹之间,都是同样的道理,别人不会总在意你,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即使你十分疼爱的孩子,他长大之后,也会独立开启自己的人生。
这是父母的使命,也是孩子的使命,这就是人生。”
那么这么看,我们是不是在别人的行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时,感到孤独或伤心呢?
中村奶奶说,如果你对别人产生期待、执着,其实这让你在关系中变得自私,人与人之间相互束缚、依存的关系既是不健全的,也是不自然的,甚至会让人感到疲惫。
“来则欢喜,去则放手,这对彼此来说是最轻松的。”
奶奶并不是主张不要和别人建立信赖的关系,不交朋友,自己孤独地过一生,她想说的是:
“如果别人关注并在意自己,那么请你真诚地说句谢谢,然后记住对方的爱恋带给你的喜悦。相反,当别人离开自己的时候,就坦然地接受。
想与他人亲近的时候就亲近,想联系时就自由地联系,想听别人说话就听,想要信赖的人就信赖,如此这般便好。
如果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这样想的话,你瞬间就会感觉轻松,不会被不必要的事情束缚,率性地活着,就像自己想做的那样,不害怕自己过真正的生活。
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反而能与自己想要结交的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以,当你对别人肆意发怒,心里总是感到孤寂或悲伤时,试着这样思考一下,说不定会感觉好一点。
读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台湾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里说过的:
“如果你希望一个人爱你,最好的心理准备就是,不要让自己变成非他爱你不可。你要坚强独立,自求多福,让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重心,有寄托,有目标,有光辉,有前途……总之,让自己有足够多的可以使自己快乐的源泉,然后再准备接受或不接受对方的爱”。
对恋人、对家人、对朋友同事,如果我们都有自己快乐的源泉,我们就能自主自在地过好这一生。咱们一起来努力做到吧?
一起成长,更好地长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