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糖、鲜瓜子,薄荷糖、鲜瓜子……”。刚检查完车票走进气味浓重的车里,坐在位上没多久,便听见那有力无气的声音传来,任谁都能听出来是一位老太太的声音。
老太太迈着沉重的步子,手上拎着透明塑料袋,里面是一小袋一小袋的瓜子和薄荷糖,身上衣服严重不搭,一身显得笨重的衣服把她那单薄的身子裹得像个小丑。老太太是迈一个步子就得停一下才能继续前进,看得出她年迈且不健康的身体是在做“超支运动”。
老太太慢吞吞地走进了车,用着近似哀求的语气,有些绝望的语音,喊着:“薄荷糖、鲜瓜子,薄荷糖、鲜瓜子……有买薄荷糖、鲜瓜子的没有?”她一步一步的在车的过道里走着,一个座位问一次。
然而,全车人员几乎没有一丝动容,都是低下头玩着手机。老太太虽然一直喊着,不断走着、徘徊着,却没有把手中的袋子伸向任何一个人“搞推销”,只是走着看着车里的人。
我身旁的有位中年人,停下了手,发下手机,看似没有表情的脸上有着一丝犹豫。手不自觉地伸向内兜,抬头看着车里的人,不知为何又低下了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我本想买些东西,怎奈身上没有零钱,只有一张整的,便没有买。心里祈祷着:会有人买的,只不过是一两块一袋的薄荷糖和瓜子而已,不会有太多人在乎的。但那只是我的想象,车上依旧是无人动容,总是有人有意无意避开那老奶奶可怜眼神。
正当老太太打算回头再走一圈时,售票员过来大声咧咧:“你这老太婆,赶紧走吧!在这卖不出去什么,待这怪膈应人的!”老太太无奈地走出了车门,但是依旧听得见与这有着匆忙脚步声与看似嘈杂但又感到平静的车站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的声音——薄荷糖、鲜瓜子,薄荷糖、鲜瓜子……
车上的人似乎有些解脱了,不再是刚才那样的沉默,有了一些交流声传来。
看着时间,快发车了,正打算拿起耳机听会儿歌,突然旁边来了一位二十五岁左右的女人。她衣着得体,有着和善且白嫩的面容,脸上明显使用了护肤品,看着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丽人。
她拿出一张硬纸,上面有着彩印,最上面一行字很是醒目——我是一位聋哑人,找不到工作,希望你能救济救济我。下一面几行是一些捐款人的签名及金额,最低的五元最多的二十元。她对着我身旁的中年人指着纸上的字,指引着他读。我身旁的中年人给了她十元,她笑着对中年人指着纸上的“谢谢你”给他看,那位中年人笑着点了点头。然后那位聋哑女又把纸传给了我,我笑着摇了摇头,她便转身走到了下个座位。
经过观察,发现给她钱的人有四五个,也就是说一辆车一个来回她有着近百元的“净利润”。哇!我让我自己停止了想象。
卖东西的老人我是经常见到,但他们的东西往往是卖不出去或是卖的少的可怜;聋哑人讨钱我倒是第一次见,她属于乞讨者,一伸手便是“财源滚滚”。
如果我是那位先生,我会买那位老太太几包瓜子或薄荷糖,而不会给那位聋哑女一分钱。聋哑女虽然可怜但与老太太比较却不值得可怜,老太太是自食其力,她是靠着别人同情心而生活的。老太太生活一定很艰难,如果她有子女我想她是不会这样的;聋哑女生活可比车上大部分人滋润,不付出不劳动仅靠着可怜的眼神与聋哑人的身份而骗取人们的财富。
聋哑人是正值青春富有活力的大好时光,正是普通人拼搏的起步阶段,如果想自食其力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老人大半个身子已经入土,正是需要呵护、保护,有人赡养的时候,虽然也是有些靠着别人同情而贩卖东西养自己,但也无可厚非,反而合情合理。
我见过两种自认或他人认为需要可怜的人:一种是伸手要钱的,一种是自己仍然是自食其力但也靠着别人的同情心赚钱的。
伸手要钱的人不需要怎么同情,自食其力的可怜人人仍需要我们的帮助。要理性看待“可怜人”,不要用沉默面对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