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妈妈,你为什么穿成这样?”
我:“打扮得好看是对朋友宴请的尊重呀。”
喜悦:“可你的朋友又不是阿拉丁神灯。”
读过《小王子》的人,应该对这个场景有很深的印象。书中,狐狸对小王子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小王子问:“为什么呢?”狐狸说:“比如,你定为下午四点来看我,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我就会坐立不安,就发现了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每天在不同的时间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我们需要一定的仪式。”
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
狐狸回答:“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仪式使得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某个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
仪式感是认真、是尊重、是期待、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在回忆父母的时候说过一个细节。当年抗战逃难,由于没有地方住,他们只好自己动手盖了一间简陋的小屋。在某个下午,母亲带着她和弟弟弄了些泥巴,烧了几只陶罐,摆在屋子里,插满了野花,漂亮极了!那个瞬间,她和弟弟觉得整个家都明亮了。
陋室中母亲对美的追求,让孩子们体味到了幸福,重新燃起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仪式感,令人美好!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仪式感越庄严神圣,越能让孩子心灵成长。
我有一个朋友,每年元旦都会举办一个仪式。在新年来临的前一周,她会告诉女儿:“新年你又长大了一岁,所以妈妈会给你三张心愿卡,我们每完成一个新年目标,就兑换一个心愿。”然后她会和女儿一起,制定一些具体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的目标。比如:弹会三首世界名曲,做一个优雅的女孩子;练习书法,做一个字如其人的女孩子;学会游泳,强身健体,长大以后还不用逼问男朋友“到底是救妈妈,还是救我”这样的难题。等到目标都实现的那天,女儿会开心地跟妈妈兑换心愿卡。而兑换的心愿有时是礼物,有时是全家一起旅行,有时仅仅是爸爸为她挠痒痒。
这样的仪式感,让教育孩子这件事变得简单多了。女儿会自己主动去练琴、写毛笔字、游泳。因为她知道学会的结果是美好的。这就是仪式感带给孩子的目标感,孩子也会乐于完成她的年度目标。
在每一个仪式中,包含的其实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它能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也会让孩子更认真、更用心地去经历某一个时刻。
就像我们去听音乐会、参加酒会要穿礼服一样。有了这样一种重视感的存在,我们就会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和所处环境的氛围达到最佳融合。
其实仪式有很多种,每年特定日子问孩子同样的问题,记录孩子的回答;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吃同样的饭;开学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留影;跟孩子一起制作“成长树”;约定时间跟孩子单独约会;特殊节日的全家福……
对于孩子而言,温暖、简朴的仪式让孩子体味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地也会设计出属于他们的仪式感,令周围的人欢喜。
生活的仪式是内心与世界之间的一座桥。当你看到的日落不同于物理的日落,当你等待的时刻不同于钟表的指针……它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你生活中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一部分。
不管十年是不是太长,一辈子是不是太短,我们都要心存美好,过如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