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舒适高效的读写挑战场域:为何不采用“抱出去”策略?

情境再现:

8月9日00:01,“挑战300天•读写醒走营”一位挑战者给小飞发来信息“小飞老师,晚上好,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在倒数一分钟的时候想提交,但一直显示这个”,并附上一张11:59打不进卡的截图。

小飞把小尘在群中的提醒截图发给这位老师。因为这位老师已是第N个问这个类似问题的老师,我在总群中提醒过。

其实这份提醒,我在挑战第一天日更文《“挑战300天•读写醒走营”保姆级指南》中已有呈现→

这位老师收到信息后除了表示感谢,又发来几条信息,表达他的真实体验和建议:

禁言群有时还会有个别老师往里面发信息,导致小尘老师有些信息确实覆盖了,我没关注到。也是我自己没留心

我很好奇,明明群里你们已经多次提醒,为什么还有个别老师能够做到视而不见,还往群里发链接[捂脸][捂脸]

必要时候,可实行抱出去策略[破涕为笑][破涕为笑]

你们的回复都挺和气,有些老师可能就觉得无所谓。发到大群更多人看到,还挺光荣,才一再往大群里发。但这是组织,既然提了规矩,为了整个学员群的利益,是不是可以以儆效尤几次。

个人作为第三方观感以及同为学员的建议!

这条信息我翻了64条信息才找到,这64条信息里包含了7次你们提醒其他学员不要在大群里发信息,包含了32条信息是其他学员在你们提醒禁言后还发往群里的。21条信息,是真正你们用到通知里。

可能有些出入,但大致能看到群里冗杂的多余的信息是你们通知的2倍。

看到这位学员发来的信息,我感到十分欣慰。一项活动能够不断精进,固然离不开发起者和组织者的精心策划与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参与者的真实体验以及他们共同的维护与改进。

小尘读过很多书,经历的事情也丰富多样,而且由于坚持读写,算是一个善于观察、乐于反思的人,所以能够深刻理解大家的心声,并且接纳各种不同的观点。

对于所有真实的表达、真实的问题,只要我能抽出时间,都会特别真诚地给予回应。

对这位思维清晰、条理清楚、如此真诚表达的老师,我决定写一篇专文给予回应。

关于群管理的相关问题,我想再呈现一个真实的对话。昨天有一位老师表达了对总群名以“禁言”开头的不适感。以下是具体的表达与回应过程。

挑战者:

小陈老师,禁言那两个字,看到好压迫,能不能再上面放朵花呢[太阳][太阳][太阳]

小尘:

就是要这种冲击感[呲牙]

挑战者:

我的天,我每次看见禁言那两个字,我都感觉到好压迫呀,本来我也不说话,然后又再看见一个禁言,大叹号,大红叹号。就视觉的冲击力特别的强,我觉得咱们本身就是参加这个教育行走的老师们,他本身说话的自由已经被剥夺了很多了。你就不说那个禁言。他自己在群里头也不会主动表达的,你看,咱们大群里头有好多的老师都是在看别人怎么做。很多老师其实都是不说话的。

小尘:

[握手]开学后大家都非常忙,需要精选的信息,不易错过。一般几个人就能刷屏,有的人习惯随手往群里丢东西,有冲击力更易及时制止。

呈现了对话的背景,接下来是我对李老师的回复:

李老师好,谢谢您详尽的观察与分析[握手]

如您所察,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努力为大家构建一个更舒服、更高效的场域。

为了让所有挑战者都能快速融入活动,精准接收到重要的信息,小尘老师是费尽脑筋的。

根据大家反馈的主要问题,写了两篇专稿:

《“挑战300天•读写醒走营”保姆级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z3XmfbTxLks8BCyu2vOwHA

《8.2小尘老师答疑“挑战300天”》  https://mp.weixin.qq.com/s/iaNGevbH0I2J4o-ZWXm3MA

打卡区多个地方的呈现:群公告、大群提醒、小群借接龙滚动呈现。

采用大小群区别管理,既让忙碌的老师能精准接受消息,又让大家有个交流、碰撞的场域。

有些想法很好,但在执行过程中未必能尽善尽美。有些老师的接受能力与执行力确实让人感到困惑,比如设置了如此多场景的打卡提醒,可到昨天还有老师在询问打卡区入口。但作为服务者,我们理解并接纳大家的各种状态。只有充分理解,才能耐心地给予大家支持,陪伴大家度过这一年的读写生活。

这一期的挑战者,总体素质和执行力算是比较高的。两个总群中,2群多余信息极少。1群近 500 人,十来天,总的信息也不到 100 条。只要大家觉得这些信息很重要,全部刷一遍并提取重要信息,其实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偶尔有老师往总群发链接,有老师发一些无关信息,一般都不是故意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醒与养成,大家会如小尘老师所愿,能约定并养成习惯:总群信息接收、默默执行,不用回复。有问题需讨论,大家进小群或私聊。

在此之前,我们会给予大家更多的耐心与支持。

在这汇聚了600多人的读写场域里,我们如同共同守护一座花园,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地去维护。

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背景,体验方式各异,还有诸多其他方面的不同,所以大家的理解和感受自然会存在差异,有一些问题出现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我们都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愿大家在这一年中能够更好地坚持读写,尽情享受读写生活为我们带来的美好馈赠。期待一年后,当大家回看这段旅程时,能自豪地展现这一年来的累累硕果与珍贵收获,让那些成长的印记成为我们共同的荣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