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逐渐被疏远,甚至被误解的时下,我还是“固执”的坚持曾经的敬重(毕业纪念册上填写的最喜爱的两个人——周恩来、鲁迅)。
我们的时代依然需要鲁迅,他是永远的思想者、思考者,绝不该被淡忘,更不该淡出我们的中学教材。毛泽东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样的人物我们没有理由淡忘。余秋雨在一次青歌赛中点评鲁迅作品时说“鲁迅在中国现代史上是第一位的”“他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一般意义的典型,而是象征着国民性的典型”“他是在给民族精神指出一条路”。这样的一位伟大作家的这样的作品,没有理由淡出中学教材。
有人说鲁迅作品艰涩难懂,其实不然,只要在阅读他的作品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就谈不上艰涩了。
下面这些文字总结了我在处理鲁迅作品时的做法,恳请有缘人批评指正。
走进经典,感受大师风采——走近鲁迅
在开展“色彩纷呈的中国现当代小说”活动专题时,我给学生选取了“学习活动”四“感受大师风采”,并设定了活动专题为“走进经典,感受大师风采——走近鲁迅”。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比较“具体”的“专题”,有三个原因:
一是由鲁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的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影响决定的。
二是由于我在大学时对鲁迅作品的研读、鲁迅思想的研究方面下过一番功夫,鲁迅的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诗歌全拜读过,也写过一些读后感及评论性的文字,有关鲁迅的小传及他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也读过一些。我对鲁迅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我“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是因为阅读鲁迅小说可以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作品走近鲁迅,可以实现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心灵的涵养”,塑造他们热爱祖国,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信念。
在开展这个“学习性活动专题”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
1、 阅读鲁迅的小说《示众》《阿Q正传》《药》《祝福》《孔乙己》《故乡》,对小说进行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掌握小说阅读和鉴赏的有效方法。
2、 结合鲁迅简介及搜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感受大师风采,走近鲁迅。
活动方式和步骤:
一、 阅读鲁迅的小说《示众》《阿Q正传》《药》《祝福》《孔乙己》《故乡》,在阅读时标出感触深的片段,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或写出自己的评价。
二、 阅读印发的一系列鲁迅简介,学生自我搜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并结合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写出“我心目中的鲁迅”。
三、 小组交流阅读时标示的精彩片段及各自的感受和短评,同时推荐出最佳感受或短评以备班级上集体交流。
四、 各个小组在班上交流感受或短评。
五、 提出阅读时的困惑在班上质疑——师生互动合作、探讨、交流解决疑惑。
六、 小组交流评论文“我心目中的鲁迅”推荐出小组佳作,班上交流,学生互动点评,师生互动合作点评。
目标的设定,活动方式、步骤的预设,使学生对活动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了对活动的框架概念,便能自觉地在活动中去完成任务,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以便于进一步探究。
另外我注意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生成性:
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活动性学习专题”课题时,我们根据“专题”特点及学生需求,或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或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或激励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探究”学习。尽管“活动”目标、方式、步骤可以事先预设,但“课堂情境”又有着不可预知性,具有临时的生成性,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抓准这种“生成性”的情境,引导学生把问题深入下去,激发学生讨论、交流、探究。
在这个“活动性学习专题”的开展中,学生思维活跃,频现创造的火花。如:于宗民同学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药》《示众》《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鲁迅的几篇小说都塑造了一些冷漠的、麻木的小人物:未庄的小D、王胡、吴妈及阿Q被游街时‘两旁许多张着嘴的看客’,《药》中的华老栓、华大妈、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花白胡子,《示众》中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秃头、白背心、红鼻子胖大汉、老妈子,《狂人日记》中陈阿五、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的人、何先生,《祝福》中的特意寻来听祥林嫂讲丢了阿毛悲惨故事的老女人、柳妈,《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小伙计。鲁迅正是通过塑造这些冷漠、麻木的小人物,揭示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毒害,表达他反封建、反礼教、拯救病态的国民灵魂的主旨。”大多学生读作品时关注的是小说的主人公,而他另辟蹊径,关注、评价了这些冷漠、麻木的小人物,这种个性化的解读,正是“活动”提升了他鉴赏、认知水平的体现。
又如:李楠楠同学在“活动”中受鲁迅精神的感召,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然而现在许多孩子心理上有问题,他们沉默、孤僻、自私,不与别人交往,有些干脆迷恋上网络游戏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把课余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世界,甚至有些孩子逃课去上网,这不仅耽误了正常学习,而且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再者,网络游戏中,孩子们可以任意厮杀,争斗,使他们的性格开始残暴,如果长期这样,谁能保证现实的孩子不会像网络中那样任意杀人呢?孩子玩网络游戏也让他们的父母着急心疼,有的孩子上网,父母不知他们的去向,就一家一家的网吧找,有时还徒劳无功!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行动来拯救陷入困境的孩子!社会可以加大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处理力度,网络服务商或游戏服务商可采取未成年禁入的办法,家长应抽时间多去与孩子交流,学校也要多组织一些体育、文艺等节目让每个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拯救孩子吧!让我们拯救我们的未来吧!”
刘心武继鲁迅的《狂人日记》之后在《班主任》中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的孩子。”而李楠楠同学在“走近鲁迅”这一活动中,在鲁迅作品的启发下,在鲁迅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感召下,发出了“救救泡在‵网吧′中的孩子”的呼声,这是“学习性活动专题”启发了他心扉,给了他创造性地火花。
一言以蔽之,这一活动性学习专题的开展对我的教学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语文学习热情,有了自觉的语文意识,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这一“活动性学习专题”活动,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那些封存的记忆,开启了一颗颗幽闭的心扉,放飞了学生囚禁的情愫。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关于课文的背景材料,抓住教学的切入点,我们的学生同样会喜欢上我们的这位思想者、思考者,同样会从他的作品中读出睿智、悟出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