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研究一下艰深晦涩的哲学,最近一位老校友推荐看一本书,叫做《人人都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这本书内容简介里面说:本书50篇清晰易懂的文章将复杂的、有挑战性的哲学概念通俗化,生动地阐释了来自知识、知觉、身份认同、伦理学、信仰、正义、美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初涉这片领域的读者来说,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方哲学导论。
看完介绍,我很激动,终于能有一本哲学的入门书了,可是我今天晚上把这本书翻来覆去,努力想找一些与大家分享的东西,结果我现在已经开始怀疑我的智商了。到底这本书哪里生动了,哪里清晰易懂了,俺时间可宝贵着呢T_T
下面摘了一段,关于“什么是艺术”,如果你看的懂,那我就错怪这本书了。
希腊人认为艺术就是再现自然或者模仿自然。对柏拉图来说,终极实在存在于完美且不变化的理念或型相之中,与善和美这两个概念难解难分。他把艺术作品视为对理想和型体的简单反映或粗劣模仿,只是通往真理的一条低等且不可靠的路,所以把诗人和其他艺术家一并驱逐出了他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对艺术也持相同看法,即把艺术当做一种再现,但对于艺术的客体,亚里士多德却有更为系统的看法,他把艺术视为对自然中部分实现的东西的完善,因此,艺术能够洞察事物的普遍本质。
艺术是再现且与美密切联系,这一观念知道现代都占有主导地位。许多20世纪的思想家对此的回应是,提出用“形式主义”来研究艺术,把线条、颜色以及其他形式上的性质当做最重要的因素,忽视或排除了包括再现方面在内的其他因素。这样,形式就从内容中提升出来,为抽象主义在西方艺术中扮演主导角色铺平了道路。从再现分离出来的另一个很有影响的分支是表象主义,表象主义放弃了所有类似于对外在世界做近距离观察的事情,以利于夸张或变形,大胆使用不自然的色彩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在感触。以本能的、有意非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与经验,这些都被视为真正艺术作品的标志。
艺术作品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可能表达了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可能撷取了自然的本质,也可能感动了完美,吓到了我们或令我们震惊。可是,如果寻觅艺术品都具有的某些特征,就只能是徒劳无功了。给艺术下定义,使用一个用法在本质上就变动不居的术语,这种尝试已经遭到误解,而且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看完,我还是不知道什么叫艺术,上面这段文字充斥着令人迷惑的概念和不知所云的句子,不知道到底是原文的问题,还是译者的问题。
前阵子看了另一本书叫做《查令十字街84号》,那个翻译可绝了,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信达雅”,下次会和大家专门聊聊这本书。
正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这本书的封底的一句话感动了我,我觉得全书的精华也许就是这一句话了。
哲学的任务本就不是将真理洒向人间,而是唤起人类对真理的追求。
下次该挑一本好的哲学入门书了。
对了,我为什么要去学哲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