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写出来的是矫情,写不出来的才是深情。可如今,子欲孝而亲不待,我也只能这样~用最平乏的字眼拼凑出陈腐的语句,词不达意地想念我的婆婆。
婆婆过世这几天,我一遍又一遍地问,为什么会是我婆婆,为什么会是我婆婆?然后一遍又一遍地下意识控制自己去接受~这就是无常,它时时在我们身边,没有为什么,也不分你我。只是我们得了健忘症,忘掉了无常的存在。
也许为了暂时麻痹现实的伤感,一幕又一幕地回忆以往的早晨,婆婆提着新鲜的果蔬进门,健康时微胖的身体在厨房里来来回回。
对于婆婆来说,照顾一家人吃好饭是很重要的事情。婆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悉心地对待每一餐。她记着每一个家人爱吃的和不爱吃的。大姐夫爱吃面,爱就辣椒酱,会吃一大碗;昊昊爱吃糖醋丸子;二姐一家爱吃肉。筱瑜尤其爱吃大块的肉,九个月抱在怀里的时候就啃块大骨头。三姐夫爱吃米,口味偏淡偏甜......我不是细心的人,自然观察不出大家的喜好。这些都是从婆婆给我讲的故事里得知的。她一遍一遍给我讲,我一遍一遍当第一次听。婆婆说她高兴,有一个能听她说话的人。每逢聚餐,大家各有爱吃各有不爱吃,所以菜要做好多样,饺子也要包好两三样馅。可我们一大家人,却有一点很和谐,就是都爱吃婆婆做的鸡蛋卷。我不会做饭。有一次看到长长的黄澄澄的鸡蛋卷漂亮整齐地压在一块厚重的大案板下,我想做鸡蛋卷一定有很多工序,也一定很费力。可是婆婆总做给我们吃。我们这个小家庭不挑食,可喜欢周末赖床。婆婆从来不催我们起床,不论我们几点起床,是不是同时起床,婆婆都会随时开灶备餐。
我上班很早,冬天天不亮就出门了。住在婆婆家的时候,婆婆会更早起床做早餐。早餐也不含糊,有汤有饼,有粥有蛋,甚至菜也是新炒的。婆婆夜里总失眠,我怕她睡眠不足,跟她说了几次不用管我,她就不听。后来,我骗她我们食堂的早餐特别丰盛,有这有那。去了学校吃,时间也不紧张。她才作罢。
午餐,婆婆更是精心。每样菜一碟,三五菜品,菜量不大,荤素搭配,口味清淡。可当我们狼吐虎咽的时候,她却累地吃不下了,于是靠着沙发垫子,斜倚在沙发上看《今日说法》。我想笑笑喜欢法制一类的东西,一定是她奶奶潜移默化地影响。婆婆每日必看《今日说法》。笑笑在的话,祖孙俩还要聊天讨论。
傍晚,婆婆和三五好友在体育场散步之后就会回家熬粥,一边熬粥一边看《养生堂》。《养生堂》最后一环节是教健康饮食。婆婆有时还会拿笔拿本,戴着老花镜认认真真作记录。
婆婆将疼爱像盐一样撒进每一日每一顿的饭菜里,悄悄与饭菜融为一体。而我们吃饭的时候,心里却想着旁的事情,被一些无关紧要所左右,却对当下母亲的疼爱毫无觉知!
我们都得了健忘症,仿佛这个世界只有永恒,没有逝去。以前,看到夜里婆婆的卧室亮着灯;看到婆婆做饭后很疲惫,虽然心疼,但也只会提醒婆婆调理身体,只会称赞饭菜香甜可口。现在,如果还有机会,我不会那么克制自己的情感,会霸道地表达子女的爱。然而,对于逝去的人,"如果",也只是逻辑的假设。唯有更加踏实地珍惜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