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
——河合隼雄
内 在 小 孩
说到内在小孩,不得不普及下这个概念。
在心理治疗领域最早讨论内在小孩概念的是荣格,他强调其是活在内心的小孩,且以圣童来说明内在小孩在人的心灵意识中的地位,他认为内在小孩是从潜意识,人类本性的深处所诞生的,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
在正面管教体系里认为, 每个人都在小时候根据父母和周围的环境做出了一些决定。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在做出决定或者在存储这些决定,但我们确实在做这两件事。这些早期决定构成了我们的“私人逻辑”。而从5、6岁的你直到成人的你,可能都在用同样的私人逻辑来看待着自己和这个世界。
内在关系模式在6岁前会基本建立,也就是说在童年时,孩子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现实关系的已内化,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构成我们的基本人格,影响我们的一生;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当我们年幼时,如果我们的心灵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使得我们的内在会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等到我们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沉浸于痛苦中,造成我们的挣扎。
在修蓝博士《内在小孩》一书中,是这么描述的,内在小孩拥有我们以前经验过的所有资讯。资讯,换言之也就是记忆,它不仅是你本身过去数十年中体验过的记忆,也包括宇宙诞生至今所有生命体,所有矿物等体验的记忆。你周遭发生的事,都是由内在小孩所拥有的记忆所引起。
回 归 疗 愈
鼓励咨询小组的学习就是去重逢和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在体验式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那些我们早已遗忘的往事,拂去心头的尘埃,去重逢那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
还记得六月在南京,做“寻找内心的孩童”活动时,我不禁潸然泪下。从正式做咨询到现在已有四年光景,以为自己早已被打磨的麻木坚韧,当去触碰那个受伤的小女孩时,内心无比心疼和感慨。那一刻我好想去拥抱她,告诉她,没关系我一直都在。我一直对自己评价并不是很高,时常否定自己,贬低自己。可是泪崩的时候,却看到了一个强大的成人的我,我开始敢直面内心的脆弱了,并且我愿意以一个成人的姿态疼爱那个小小的我。
疗愈从直面受伤开始,原来痛苦也是有价值的,每一次痛苦和爆发都是认识我们内在小孩的机会。在《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一书里,就说到恐惧本身并不是问题,是那些没被认出来、没被感觉到、没被接受的恐惧,制造了我们生命的问题。深刻地感受和允许痛苦,在生命中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带来了深度和智慧。
这是一次残忍的“直面”,又是一次慈悲的“重塑”。一个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到的伤害的。但是身为成人,我们有足够的资源,就像我们安抚、疼惜自己孩子一样的,可以去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拥 抱 接 纳
在鼓励咨询小组中,我提议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讨厌的个性也好,负性情绪也好,写封信,试着把它当成一个老朋友来对话。
发起这个活动,是去年参加叙事工作坊,清华大学李焰老师让会场的所有人,来这样一场有意思的对话。我和我的“拖延”聊了很久,一向怯场的我,也大胆的在百人面前,念出了对话内容。从那天以后,我再也不讨厌我的“拖延”了,随他去了。反正带你出现在这么多人面前,大家都知道你的“样子”了,再丑也不过如此了。并且确实值得感谢的是,因为它,我很清晰的知道我喜欢什么,我拒绝什么。
我们六人组的每位成员也来了一次这样的老友对话。可怕的麻烦也变得真实有趣。
F说:“我的刻薄,你总是在我不留意时从我的嘴边溜出,等我发现时,你已经顺顺溜溜的堂而皇之的痛痛快快的发挥好了。。。即使这样,我依然坚信自己是善良有包容性的人,懂得刻薄是一个我要用余生去与你共存,与你友好相处的。。。怎么说呢,有你才是完整的我。”
L说:“懒散,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不能够集中精力做我想做和需要完成的事情。这会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追求上进的人。但我依然感激你不时的陪伴,让我休息,为我继续工作积聚力量!和你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就好像上次在无人的午后,暖暖的阳光里,我们尽情畅游,放松身上每一寸皮肤。”
C说:“懦弱,不是非常喜欢你。因为你,我可能有很多不敢争取的权利,有很多想说的话总是说不出口,憋在心里,反复酝酿就是说不出口。可能因为你,我会和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人或者美好的事物擦肩而过。可你已经成了我性格的一部分了。我看到了你,也在经常和你做斗争,觉得自己在一点点进步。虽然估计你永远离开我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还是希望自己能越来越勇敢。
Y说: “不稳定的情绪,我容易被你所影响,控制不住的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使自己陷入一个自我否定和负能量爆棚的局面。但我依旧感恩你的陪伴,你身上散发的光芒会让我的眼神充满绚烂,你的单纯让我笑的没心没肺,你那心怀天下的战士情结和那容易动容的心,让我深刻的感受着这个世界。”
B说:“鲁莽,你常常冒出来让差点胜利的我失败,让我的朋友伤心离开,有的时候我真的不需要你。可是你总是追随着我,有你的陪伴我显得很可爱,也因为你,我与别人不尽相同。”
在直面这些“麻烦”“痛苦” 时,C按照自己的选择说出“我很懦弱”这句话,她平静又坚定的重复着,一次比一次抬高音量,然后浅浅一笑。不管是我,还是在场的小组成员,都深深的觉得那一刻她就像一个充满勇气的战士,没有任何懦弱的影子,眼神笃定,仿佛在说“我看见你了,我知道你在我身边,我接纳你的每一种姿态”。这就是改变的开始,“麻烦"被带到意识层面,并且充分感受相应的情绪,总有一天会穿透它的控制。
只有你接纳和陪伴内在小孩,她才能安心的呈现自己,告诉你她的需要,分享她的喜怒哀乐。回到童年觉察自己的内心,就好像打通了一条路,帮助我们认清自己,认清关系,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