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张爱玲的书也都这么几年了,发觉自己最爱的不是她被捧上神坛的《金锁记》,也不是那改编过多少次依然动人的《半生缘》。我最爱的还是那本她自传体的小说《小团圆》。
《小团圆》是张记录自己在香港上学时期经历港战,后又回到内地生活,回忆童年。遇见自己第一个情人“胡某人”,从相识到炙热再到爱意冷却凋谢的辗转故事。
在现当代作家中,张对文字的掌控运用能力可说无人出其右。而《小团圆》则是张的“文字力”的巅峰。用炉火纯青形容并不为过。其情感与心理的表达也是一绝。相比之下,即使是我认为她作品中感情最为“平淡”的《留情》也是多了些束缚。而到了《金锁记》,则有种话本子小说的感觉,悸动不得,仿佛隔了一个陌生人的影子。《小团圆》的真实的无奈与破碎成就了小说的“平淡”与“自然”。像是纪录片里动物的生活,不是天然环境,但不可谓不自然。
“小团圆”?书名就很让人思索不及。团圆即是团圆,这“小”又是什么?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重逢,而又被迫分离……又或是不再见,在心里铭记?使人费解……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去看这本书。相信到最后,看完整本书,你那怕说不出,却也已经明白这“小团圆”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张小说里的人物是活着的,真实的可怕。自己认为不如说是张把自己一寸寸地分裂,而《小团圆》中的那些人物,都不曾“越界”,而在这层拘束中有着人物自己本身最大限度的“动荡”的表现,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在这一点之上的小说的刻骨真实和颠簸矛盾是值得人们一读再读的原因。她的作品里的人物正是这样评价“一寸一寸地活着的”,反思之,若没有这活着的人物,人物后的情感与心理的描摹般的刻画,也只是笑谈罢了。
没看过这本书的人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该是一瞬间就“安静下来”的。就像王菀之的歌《小团圆》里的第一句“翻开你的小说,快乐时消失于那天”。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始。这些回忆里的恍惚。书中开头便是“金句”……熟悉张的人都知道,“频出”金句是张的一个特点,喜欢的人早已将之贯之于心,奉作铭言;而讨厌的人又说其是“小资情调”,无甚作为。而我是中立者,只求看见。张的这些“金句”是放在树上的玉兰花,你将其攀折下来,花尚有香味,可时间长了,你觉得这不“真实”了,怀疑了而厌倦。而要是放在树上远观,真是真的,好看。拍下照片来,也是活的。张的句子要放在整个环境中生存,不可“放纵离开”。而《小团圆》即是如此,你放下,然后回过后再品,是如满树花开……所有的关系明了。
初读此书,大多数人或许都是一头雾水。恍惚放弃,什么都没发现。你在看过作者其他的作品,了解一下生平后再细读。第一遍可能只看见一些影子,而再看,一点点清晰……你会明白到底为何,那些书评人说的“刻骨扎心”在何处。书中没有“大”历史,“大”事情,这也许是她命名书籍时想到“小”的一个原因。写作手法相当地隐晦,与其他作家尽力塑造一个完整的“面”不同。《小团圆》是一个个点,靠着回忆一根根穿起来,而又不成线……这种写作方法会使人阅读上有大困难,也觉得很乱。可只要突破这瓶颈,你便会发现这种写作方法的奥妙,使人历幻觉,浴昨日黄昏的阳光……而又破碎,回醒过来。与其说是张选择了这种方法,不如说是好的方法自然选择了作品……
《小团圆》里都是回忆的“碎片”,且是不断地穿梭。其他作家的回忆与现实交错,而《小团圆》则大体是回忆与回忆的纠缠,是回忆里的回忆。张在这里无奈而又固执地写下“记忆”。你惊异于为何这些事为何会被铭记这么多年,而又带着“怪异”的感情。这也许就是张的过人之处吧?分明可怕的“记忆力”。不得不承认,张有着可怕的记忆力,《小团圆》里张对往事的倦倦阐述,与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的隐藏的激烈不同,一样的对平淡的翻揭,萧红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与悲哀,而张所有的是“倔强”,她倔强地“不合理地”讲述过往。在张的很多作品里经常可以看见类似的话语,句子。她偏执,反复地汲取这些自己发乎于心的记忆,提取出的物什同样可怕地同化靠近它的人。《小团圆》里的字字如针,直扎到人心里去。人们在读时,常常会略过。而后又记起,不确定这种感情。然后恍然梦醒,真是如此!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这样,发生后的感情自己没记住,竟靠着她人的笔下文字表达出来了……真是神迹……张是对人心有研究?前世是剔骨除血的“屠夫”?竟如此懂得人的结构?她在自己的书中像是“捉了个迷藏”。是读着瞥见了一点影子,连忙追赶上去,又不见了……而又转弯,谁知她在转弯处躲起来,等着你经过,吓你一跳……书中的感情也是如此。你是突然间发昏了,失了明,一下子被击中,一痛不可解。而当你起身再看,她人已不见了。我们懊恼着,她却也是“眷恋而又自省”地离开。写这部作品,张绝不会轻松。她或许早已肝肠寸断过,而在书中尽量使人看不出来她的曾经。
品读到的苦痛只是开始,后面的过程,我认为对每个人,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不可细说。《小团圆》仿佛是属于人的“第二类”感情,不同于我们经常发泄而出的“第一类”。我们常常感受不到,但在阅尽此书后回觉,这不同的多变的“第二类”情感才像是正确的,也是更刻骨的属于我们的情绪。在张爱玲的此书中,最常见的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已经超过了感情本身”。《小团圆》读着,你逐渐感到,原来那些不在意的,竟然成为最惊异,最重要的部分……那些语句,成为回想里的主要。张的《小团圆》绝对是一本可以一读再读的书……
《小团圆》,可能不是团圆,可对我一个爱的人来说,真是一场“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