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热点事件都不敏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迟钝。看到了《我有1000本书,但一本都不愿丢在地铁上》才知道的地铁丢书。(作者写得真好)
且不论爱书与否,在我看来拥挤的地铁车厢怎么也不是阅读的好选择。况且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争分夺秒的阅读大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电子书。不用带着厚重的书,增加地铁的负荷。
地铁出行的日子,偶尔遇到捧着纸书的同车人,看的也都是当下大热的畅销书或者考试用书。
虽说心静自己凉,可是上上下下,推推攘攘的地铁车厢,怎么也不会是阅读经典的好去处。万一实在用心看进书去,错过站点,上班迟到也是不好。
活动是效仿艾玛·沃特森的地铁阅读,只能说中国特色的模仿之路,果然又宽又广。只要隔上一小段时间,就可以看见各式的外国节目,活动,稍加修饰调整或者是原封不动地贴上中国标签。只有你想不到的拷贝,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复制粘贴。
不少明星加盟,活动的热度自然也就蹭蹭往上,拍照发微博,朋友圈也自然是少不分的步骤。不知道活动后序的那些被丢的书命运如何,是归于废纸堆,或是作为参与活动的纪念品被束之高阁。
扫码关注真的不是一场你情我愿的秀吗,你引你的关注度,我发我的朋友圈,配上文艺小标签。
这个活动如果发生在早些年的时候,我想我应该是那一种,你们尽情地丢书吧,我上地铁里等着看能不能捡回几本的家伙。不论喜欢与否,先囤着再说。扫码记录,我想我肯定不会进行,再次丢出也不知道猴年马月。这么说来,我可能就得成为窃书不算偷的孔乙己同学。还好发生的时候不算早,我也不知道。
你作你的秀,我看我的书。始终相信阅读需要推广,可靠绝不秀,地铁更不是好的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