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师,你用对了吗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两组特别的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他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
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 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师
其实我们一生都在不同程度的催眠状态中度过,而我们也无意识地接受着各种催眠信息,而这些信息,许多是来自我们的父母、亲友。我们最信赖的人,它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我们接收的催眠却有分为:"正向催眠"和"负向催眠"。
正 向 催 眠
这些信息让我们相信我是够好的:我是可以成功的,我是被爱的,我是可以信赖别人的,这个世界是欢迎我、接受我的,我是有价值的,人生是有希望的;生命虽然有困难,但同时可以不断学习与进步,是一段可以被享受的旅程……
负 向 催 眠
这些信息让我们相信:我是不够好的,我无法成功,我是不被爱的,我不重要,
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我不能信任别人,生命充满痛苦,我无法脱离苦海
(父母们,此处敲黑板!)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在0-6岁时,人的大脑神经通路还未成熟,有近85%的儿童催眠感受性极高,4-10岁的儿童最容易接受催眠暗示。
由于催眠的关键就在于暗示的感受性,而且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的言语与行为有很高的接受性。
孩子是最佳的学习者,他们时刻以敏感干成年人三百倍的身心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因此便为父母们的催眠术发挥威力提供了良好条件。
借鉴他人故事,走自己人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女孩被医生诊断为多动症,她的母亲也深深地相信医生的诊断(事实上,此时母亲也无意识地接收了来自医生的催眠)。母亲对女儿多动症的治疗不得其法,于是只好把她带到了心理咨询室,让她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做了简单问询之后,让小女孩独自呆在咨询室中,他带着女孩的母亲走出咨询室,出去之前咨询师没有把门关紧,而是留了一道门缝。
半小时后,咨询师和母亲在敞开的那一道门缝当中看到--小女孩在跳舞!"您的女儿是一个天生的舞蹈师呢!"咨询师说,后来这个小女孩成为了著名音乐剧《猫》的主角,并出演了《歌剧魅影》。她成为了百老汇的一颗闪耀的巨星,她是吉利安林恩。
我们只需想象一下,如果当年母亲没有看到女儿跳舞的身影,也许她深深植入的信念就是:我的女儿是多动症,我的女儿是有问题的,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她传递给女儿的也必然是负向的催眠,不断地处于问题状态,那么那颗百老汇的闪耀巨星就不复存在了。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语言天赋、音乐天赋、运动天赋,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未来的运动员、画家、艺术家。
关键在于,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正向的催眠还是负向的催眠?
你是那种父母呢?你的催眠知识够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