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
今天正式开启与同事合作之路。
早上一大早就想到楼上,与同事说昨天的听课的内容。结果发现大家都在看南京火炬传递仪式,于是便一起加入了团队观看。
看完后就开始交流昨天的听课内容,以及讨论必须要完成的两部分作业。然而,讨论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的愉悦。
在交谈中,我发现我俩掌握的信息并不一致,而且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同,想要的结果也不相同。
问题1: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她一本正经的说:我发现你问的问题很奇怪。实际上是有点责怪的意思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已经非常的不舒服,但是我并没有发作。
分析:首先,我才加入这项工作,对很多事情不熟悉,所以比较小心谨慎,先观看观察。再次,因为之前与这位同事第1次交谈时印象并不是太好,所以会有一些顾忌。加上她本人也不是自来熟的那种,所以交往时会比较谨慎,也是采取尽量观察的态度。
经验:可能是个性的原因,或者是工作关系的原因,现在已经养成了一种比较低调、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初次见的人或者要做的事情。
问题2:我俩沉默了一会儿后,我率先发问了,询问她最终到底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但是她并没有正面回答我,说还是想看一看其它团队的做法。
分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她之前并没有对我们所要讨论的内容进行一个了解。
经验:如果两个人要对某一个东西进行讨论,那么两个人必须要先做一些功课,这样才能让讨论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
问题3:中间隐约提到,初稿还是终稿的问题,她又扯到了其他的法律法规也是一步步完善之类的问题上。
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认定的一个道理就会全力去捍卫它,一定要争辩个输赢。
也可以看出,我没有把握住讨论的主要目标是要尽快的将作业的方向定下来,反倒被他提出的一些论点或者论据给带跑了带偏了。
经验:我从中悟出来一个道理,最好的关系是要在切实的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也就是同理心。
比如,要考虑到我这对这项工作的不熟悉性,然后以更加舒缓的语气,或者是柔和的态度来对待对方。将对方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强调自己的观点,这样也更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2. 帮助
今天,无意中充当了疏导同事的小心结的这么一个角色。
前面的对话,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经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越到后面,可能是更多的考虑他人的感受,所以也创造了一句名句:有些时候,心就是这样被撑大的。
后来感觉,因为这句话,对方想开了或者受到激励了,十分感谢我!
越发地,我觉得给他人做思想工作的能力还是比较善通的。因为我总是把握了一条原则,总是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真心实意的为他人着想,所以更能够被接受。
3.答疑
一位同学问我有哪些网站和学习资料,然后我是这样回答他的:
我最近在用一个方法,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可以借鉴哈!
1.原因:对我而言,我觉得很多理论性的东西,真的是很难去静下心来阅读。之前每次想尝试阅读时,总是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
2.方法:这次我就采用了,“阅读+写网评”的方式,来逼迫自己思考。
虽然这种方式很慢,但是很多东西经过思考消化过后,就成了我思想的一部分。
3.效果:通过日积月累,我思想里零零散散的点,最终肯定会被连成线的。所有的理论也都能够被串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库。
4. 经验:之前我阅读很多其它的书籍,都是通过这种“读+写”的方式进行积累,效果挺好。
5. 刻苦练习:要求一天写一篇500-800字的网评,养成输入+输出+思考的习惯。
6.学习网站和学习资料:1. 把培训时的那个网宣课件多回顾几遍,里面有介绍很多投稿的网站,那些网站网站的内容实际上都可以学习;2. 我个人关注了“老笔头”这个公众号,里面提供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模板,有事没事可以拿出来翻翻
嗯,挺全面,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