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带侄儿去游玩,侄儿一手拎着零食一手搭在我的肩上,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舅舅,以后都是AI的天下,我们这些年轻人怎么办呢?你看看这些高楼大厦的城市,以后还有没有我们容身的地方呢?”。我顿时错愕,怎么才十二岁的孩子会有如此悲天悯人的想法,也不知道他平时是接受了何等的资讯,才有如此这般杞人忧天?
不过他的问题我着实解答不了,只能给他一些希望性的鼓励和安慰。在深圳这个城市生存,每天充斥着饱经风霜的现实和谆谆善诱的鸡汤。总是教人放弃却又鼓励人流连一会,如此循环往复,不知能成就多少人的梦想又蹉跎了多少人的岁月,又迷失了多少人的归属。错综复杂的当今,我尚且无所适从,苟且着每天的生计,岂能预料侄儿的将来的世道呢!
好比我的表叔,90年代就闯荡江湖于深圳,可谓家乡第一批下海经商的有志青年。早些年就听闻他风生水起,还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工厂。可后来我去找他,了解到他的企业就是在简陋的工棚内邀请了一些临时的工人,做一些服装缝缝补补的工作。可谓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了,可见并没有传说的风光。而且经历了十几年打拼,生意是愈发难做了,听他感慨道:“青春和生活都奉献在此,但始终没有归属,但总盼望着希望!”。也许这就是来深圳的每一代人的共同心声,也是我的心声,透着无奈透着希望。
当然如若真的不能归属,那么就把最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这是我们上代人或者是上上代人的传统吧,似乎是要把“希望”这个不可名状的东西,不管经历多少曲折和磨难,反正要一直传承下去。当然每一代的当事人可以抱怨、可以怀疑、可以失败,但是必须心存念想且传递下去。
不知不觉之中,我也在抱怨,也怀揣一丝梦想,也在不知不觉把希望传达给了侄儿。我也在这个“希望的循环”中扮演着当事人的角色,而正当此时的我希望是“希望”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