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这本书,我认认真真读了两遍,书上的很多内容都带给我深深的心灵震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亲密以及亲子关系。看的过程有痛苦、有内疚、有释然,但更多的是疗愈。
是的,这是一本很好的自我疗愈之书。
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这件事情为什么会触发我这样的反应?抽丝剥茧,这本书让我一点点看清自己的内心。
而看见是疗愈的开始。
原生家庭那些事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勇敢无畏,刻苦勤奋,从小外出闯荡,自学成才。我对父亲的了解基本上出于母亲讲述的父亲成长中的故事:比如父亲陪同乡参加建专的考试,同乡名落孙山,毫无基础的他却榜上有名;应聘通讯员时,为了得到第二天的面试机会,不会骑车的父亲谎称会骑,回到住处后借了同乡的自行车,连夜学会,并成功应聘上......童年时听到的一个个故事,拼凑起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高大的,令我崇拜的,同时又是模糊的,模糊到我忆不起父亲的面貌。
父亲那时在外地工作,每年回家一两次,呆的时间又很短。我和父亲之间是生疏的,父亲回来,我也只是远远地崇拜地望着父亲,不敢近前。记忆中只有一次父亲不知因为何事很开心,把我高高地举起。那似乎是童年记忆里唯一一次和父亲的亲密接触。
转变发生在13岁那年。
我那时一人在镇上的初中读书,哥哥姐姐们都随父亲进了城,母亲在大姐家帮忙照看小外甥。原本家里的计划是我在镇上读完初中,然后考县一中,依我成绩应该没问题。
但13岁那年的冬天,二姐却突然来校帮我办理转学手续。我依然记得那一天的细节,姐姐将我带回家,我蹲在院子里洗手,二姐也蹲在我身边,满是怨恨与愤怒地对我说:“爸爸被一个狐狸精给迷住了,不要我们了......”我一下子僵住,脑袋瞬间炸开,心中的神轰然倒塌了。
对父亲的恨从此在心里扎了根,我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不是没有预感的,小时候有一年父亲大年初二就回城了,当时小小的我就隐隐觉得很不对劲,但不敢问大人,只能安慰自己说父亲工作比较忙。
我和母亲都进了城,但我依然看不到父亲。我不知道父亲在哪里住,也强迫自己不去想。我半夜听到过父亲母亲在阳台上讨论离婚的事情,我那时特别希望他们能离婚,似乎感觉他们离婚了我还能活的更舒畅一些,但不知为什么他们没有离。也许是爸爸太爱面子,离婚后他回村不好面对父老乡亲;也许母亲认为我还小,担心离婚影响我的学习。
心理学上说:你的创伤也是成就你的资源。我越来越认同。
“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家”成了我那时唯一的念想。
我比从前更爱学习。
表面上我依然活泼开朗,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但我内心却过早沧桑,冰冷寂寞。
父亲从未过问参与过我的学习,母亲没什么文化,我的家长会都是姐姐、表姐、嫂子等人参加的,有次班主任问我起父亲,我顾左右而言他......父亲在我心中只是个影子。
大学报到那天,是父亲送我去的学校,那一天,我似乎是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父亲:跑前跑后为我办理各种手续的父亲已经皱了皮肤,驼了背,白了发,父亲竟然已经这么老了!那个曾经在我心目中高大帅气无所不能的父亲已经老了,我特别心酸,好像和父亲之间错失了很多年。
从未和父亲亲近过,长大了更不知该和父亲如何相处......
父亲在我上大学后开始回归家庭。母亲不计较父亲的过去,我也对父亲的过往更多的选择了原谅,内心里我渴望和他亲近。
但我对父亲的了解依然是通过母亲。母亲时常告诉我,父亲是多么的为我感到骄傲,以及父亲对我的种种牵挂。离开家时,我是很想念他的,但一回到家却又不会和他相处,父亲很想和我聊聊我的学习以及朋友等等,但我却时常对父亲的关心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我不适应他对我的面对面的关心。
矛盾大爆发的导火索是一套父亲购买的不足百平的房子。二姐和父亲母亲同住这套房,哥嫂是另外一套房。但强悍的嫂子却对这套房觊觎已久,多次挑起事端,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终于把房子夺到手。只是从此二姐和嫂子反目成仇,一个家也四分五裂。
那两年,我把家庭的矛盾起因却都归结到父亲身上,怨恨父亲曾经的所作所为,与父亲的关系愈发疏远。每年年假回家对父亲不理不睬,让父亲想对我说的话也只能无奈地放在心里。
父亲迅速衰老,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时常生病住院。2015年暑假,父亲又住院,我回家看望父亲,在医院照顾了父亲一周,父亲身体好转一些,便坚持出院。
父亲出院后,我便没了在医院伺候父亲时的耐心,便以要装修房子为由返回福州。离别的那一天,父亲母亲送我到门口,母亲嘱咐我让我放心,照顾好孩子,不要担心父亲。我点点头,泪水要夺眶而出,赶紧扭头就走,走了两步,又忍不住回头,却看到父亲依然在微笑着对我挥手,我心一酸,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这莫不是和父亲的最后一面?
谁知却一语成谶,一个月后,9月9日早上,父亲吃了早餐后,突然胸闷,猝然离世。我得知消息后,心痛到无法呼吸......
再见到父亲,已是一具冰冷的躯体,紧皱的眉头已然舒展,倒似乎比平时更安详。也许父亲是终于摆脱了人世间的苦楚吧。父亲就这样匆匆走完了他的一生......
快六年了,我时常忆起父亲,梦到父亲。有时似乎感觉父亲就在天上微笑着看着我,我会和父亲对话,我的心也在一点点和父亲靠近,以前不确定的父亲对自己的爱、对家庭的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爱一点点清晰、确认。
......
可惜父亲已经不在了。
父亲在世时,我的人生是有方向的,那就是得到父亲的认可,让父亲因我而骄傲。包括我从小树立的参军的梦想,似乎也是潜意识里想要向重男轻女的父亲证明,我不比男孩差。
为了和父亲联结,我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我认为父亲会欣赏会喜欢的形象。
是的,我穷极半生,就是在追寻一份价值感、认可感。
找到真正的自己
今天在读书会群里看到云上老师的灵魂拷问“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我竟然毫无征兆地泪流满面,连我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静下来思索,也了然了。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父亲的期待里,或者说我一直活在自己认为的父亲的期待里,我在心里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形象,然后努力向那个形象靠近,以为那就是真正的自己。
当自己想突破想改变时,内心里就会有无数个质疑的声音想起:你不行,你不可以!于是我胆怯了,又缩回自己为自己营造的一个躯壳里。可是内心却愈加迷茫痛苦与煎熬。
我是谁?我到底想去向哪里?
我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对家庭的死忠,就像左右两难的境地一样,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无法在生活中有所进展。”
我闭上眼睛,追问我的灵魂:我要如何才能摆脱死忠的观念,活出真正的自己?
一个悲悯的声音告诉我:把你心上的链条打开,全心全意地去爱你的伴侣和孩子吧,你的心会指引你找到答案。
我看到我的心上一把锈迹斑斑的链条断裂、脱落。
我,泪流满面......
亲密关系---通往地狱的路是由期待铺成的
从小便深知父母关系糟糕给家人带来的伤痛影响,我很早便下定决心要找一个疼爱我呵护我顾家的好男人。
感谢上天眷顾,我得偿所愿。
可以说,在和爱人十几年的相处中,爱人对我简直是无条件的接纳,爱我、疼惜我,从不勉强我做任何事。
正是源于爱人对我的包容与爱,我在爱人面前变得肆无忌惮,或者说恃宠而骄,一不如意就和爱人翻脸,像个小孩子在疼爱他的父亲面前那样无所顾忌,我似乎在爱人身上寻找自己小时候不曾在父亲身上得到的接纳与爱。
同时,我内心里对爱人充满了很多很多的期待,我期待他疼爱我、呵护我,我希望他顾家、爱孩子,当所有这一切爱人都做到时,我又期待他事业有成......
我内心里对爱人有一个完美的期待。
可惜,通往地狱的路是由期待铺成的。
爱人不会和我吵架,只是变得越来越沉默。
我却因为他对问题的逃避而更生气。
直到看到书中亲密关系中沉默的那一方往往是更痛苦的一方时,我内心突然强烈地感受到曾经的自己无情地指责爱人时,沉默着的爱人内心所经历的痛苦,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曾经的自己多么任性自私。
现在我才明白,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那个当下,我指责的不是爱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无能让自己生气愤怒。
我对自己的不满越强烈,我对着爱人发泄出来的怒火就越狂躁。
我对爱人的伤害越深,我对自己的伤害也就越深。
因为我们对待爱人的方式就是对待自己的方式。
我对爱人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
爱人有他的人生追求,他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期待而来的,我的期待只能自己负责。
感谢《亲密关系》这本书,感谢云上老师的推荐,让我看清了很多问题的真相。
我需要静思、内观、自省、闭嘴、不抱怨,为自己百分百负责。
今天回家,我要给到爱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同时向他道声“对不起”。
对不起,我最亲爱的人,我的无知与任性给你带来了太多的麻烦与伤害。
请原谅,我最亲爱的人,原谅我曾经犯下的错误。
谢谢你,我最亲爱的人,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包容、接纳、信任与关爱。
我爱你,我最亲爱的人,我爱你所有的一切,我愿和你共度余生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和你在一起很快乐,我也希望你和我在一起时也能感受到由衷的快乐!
亲子关系---不能言说的痛
《亲密关系》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对亲子关系的反思。
前段时间去儿子学校和他的班主任还有校长沟通面谈,老师们反映了孩子的几件事情:
1、儿子最近和学生肢体冲突频繁,时常有学生向老师告状。
有一次是因为别人不小心碰到他了,他不依不饶要打别人一下。而且这位同学还是他很喜欢一起玩关系不错的一位女生。老师反映他出手很重。
有一次是和同学因为误会起冲突,他隔着一层衣服把同学的胳膊抓出了一道痕迹。
有一次是在同学生日会上,一男生抢占了小寿星的“秘密基地”,他为小寿星打抱不平,和那位男生大打出手,还拿玩具刀划伤了同学的胳膊。老师反应他平时就和这位男生关系不好,时常会有冲突,这次更像是借机报复。而且老师还反应他当时煽动其他三位男生一起去打架,并且说“反正老师和家长都不在,没人看得见。”
2、偷拿隔壁班同学的玩具
老师反映他利用课间时间,跑到隔壁班级,从同学桌子上的笔袋里拿走了同学的玩具。老师还强调,从监控里看到,他当时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拿了就走。后来老师问他,他拒不承认,只说是自己从地上捡的。
3、说脏话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会说很难听很不文明的话。
4、书包里私藏刀片
老师说在一次户外课中,他和另一位同学各自捡到了一个刀片,他拿回学校后一直放在笔袋里。
最后老师说孩子的价值观似乎有问题,让我们家长最好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
老师们反映的每一件事都很严重,当着老师们的面,我差一点泪奔。
回家的路上,我止不住泪如雨下、心如刀绞,又陷入自责、悔恨与愧疚当中,内心是深深的无力感。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有父母的前车之鉴,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妈妈。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时常深陷焦虑与暴躁中,孩子的一点点小事都会触动我发很大的脾气,但以前我却不自知,我把自己发脾气的原因都归因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甚至一遍遍谴责“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
后来学习了,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是自己没有把娃养好。我又瞬间跌入绝望之谷。
但我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因一点小事对孩子歇斯底里的大吼。
吼完又深陷自责与内疚中不可自拔。
慢慢学习画冰山才明白,是孩子不符合自己期待的行为触动了自己内在的情绪,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无能养育不好孩子,自己好失败,没有价值感。
我似乎从来不曾好好爱过自己,我的内心时常是惶恐不安的,当我自己的爱之杯是空的时,我又如何能够给到伴侣和孩子爱?
我从来不曾无条件接纳过我自己,我又如何能做到无条件接纳伴侣和孩子?
有时我甚至想,我的天生的母性似乎没有正常的发展出来。
但这一个月《亲密关系》的阅读,却让我焦灼的心渐渐沉静下来,我对自己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自己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对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都有了一个更透彻的理解。
我的心变柔软了,更能够感受爱,表达爱了。
我的心里对自己对家人也更多了份慈悲与接纳。
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几句话,更是让我对孩子的“偏差”行为有醍醐灌顶之感。
“只有不快乐的、受了伤的人才会攻击别人。”
“如果争执中一方顽固地想当对的一方,有一个原因是恐惧----害怕承认自己错的话,会受到惩罚,而且永远得不到原谅。”
“感觉自己不被爱是最伤人的,这种感觉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让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潜力----开创快乐的、自我实现未来的潜力。”
我认真反思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偏差行为”:比如孩子和小朋友闹矛盾了总是不肯承认错误,因为他害怕受到惩罚,害怕别人否定自己,害怕永远得不到原谅。
孩子总是会去攻击别人,因为他内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积压了很多的情绪。
孩提时代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自己一直以来自以为是的对孩子的爱却是对孩子的伤害,因为我内心里从没有无条件地接纳过孩子。
我似乎一下子看到并理解了孩子一直以来内心的委屈、难过与痛苦,并能够感受孩子的感受以及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当我能看到孩子,从内心里真正爱孩子时,我发现我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沟通顺畅了,孩子不会总是和我对抗了。
看见是疗愈的开始,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就以《亲密关系》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吧。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