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转眼接近尾声,这段时间一直在做各种复盘,我在整理这一年的消费记录时,深刻体会到2017年就是知识付费的一年,因为光知识付费这块我就花了3万多。
2017年知识付费清单:
那2017年花了不少的钱学了这么多课程的我,到底学到什么了呢?坦白地说,除了最贵的数字力让我觉得收获很大以外,其他的都应了我老公经常对我叨叨的一句话:“贪多嚼不烂!” 单从学习回报率来说,我觉得其他的课基本打了水漂。
● 我先来说说我是怎样花了三万的
我发现周围不少人2017年在知识付费上花了不少钱,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首先意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2016年中之前,那个时候只是会在工作之余看一些热门书,一年花不到几百。2016年7月,我在得到上订阅了第一个专栏,算是第一次开始在网络上为书本以外类型的知识付费。得到专栏下面能看到很多读者的留言,有些读者开始自发组织社群,我也因此接触到很多人。接触的人一多,才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牛人,他们时常让我感慨“无知”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在他们的刺激下,我开始变得比以前更积极上进,但是现在再来回想我当时更多的是充满焦虑和恐慌——因为害怕落后。
然后别人推荐好的知识内容,我一看简介确实不错就报了,有些是当时正好做打折活动,想着反正以后也要学先买着,不知不觉一下子报了很多。有些课时短的,我坚持学完了,比如线下两天的数字力,而有些总课时很长的我基本都半途而废了。半途而废大多也是不得已,因为时间有限。
● 我到底学到了什么
基本除了数字力课程,其他课基本打水漂,而且单从这些课程本身来说,对我提升生活质量没有直接意义反而让我变得焦虑。
我常常都是在刚付款那一瞬间心潮澎湃,对自己说我要好好学习掌握。可没过多久激情散去,又遇到一个新课程,发现自己这方面也很欠缺,于是又报名了。。不知不觉,报的课程多了。课程一多,不仅让我无法潜下心来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就算学习也是心想着“快点,还有好多课没上”基本没什么效率,而且课程很多,会让自己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差劲,什么技能都缺。心里一边埋怨自己没什么技能,一边又没时间上全所有的课,所以导致我自卑焦虑行动力差的恶性循环。
人一旦焦虑疲于应付眼前的事是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的。直到我焦虑到了极点,我突然就停下了,就在反思我为什么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却一点也没有成效?
直到有天我与一个朋友对话。我们差不多同一时间(9月底)分别上了不同的理财课,其中炒股是理财课的核心。那位朋友问我什么时候出手买股票?我说我还没复习完,争取12月底复习完就入手。他说“这么快啊!我的理财老师要我们先玩半年模拟盘再实操。”我一下听模拟盘就明白她上的课程需要学习如何分析K线图,分析走势之类,要经常盯盘等等。。我2011年接触过股票,当时就觉得太复杂太费时间就放弃了。但是我这次上的理财课老师只教一个技能:看财报——巴菲特分析股市最核心的技能。
很多时候,有些事没有直接关联,但就在那一瞬间启发了我,解决了困扰我已久的疑问。就在和这位朋友对话之后,我突然想透了之前耳熟能详的一些道理:有些比重非常小的事物权重会非常大。再通俗点讲就是中国俗语里说的“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都是说要“命中要害”。
股票的升值由什么决定?由公司的发展前景决定。而财报反映了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所以我只要会分析三张报表我就可以选出好公司,买好股票放着不动就OK了。而看盘,看K线什么的是财报延伸出来的第二级三级信息。我那位朋友在学习二级三级信息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多,付出的努力非常大,但是最后产生的效率却远比不上花少量时间专心学习财报的人。
那一瞬间我恍然大悟,彻底知道了17年我花了不少钱却效果甚微的原因,因为大部分的课程:大多数时间我是在学习二级三级知识甚至是第二手第三手知识。就好比,砍一颗树,坎哪里最快?当然是树干。而2017年的我,一直疲于坎树枝甚至是树叶。
以前我只去分辨这知识对我重要还是不重要(17年所有的课程都很重要,对我而言都是我想提升的技能)但是我没有进一步去分辨他们的权重。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我确定了自己的一套不太成熟但可以基本可以为我所用,来判断课程价值的方法。
第一步要去分辨这是第几手知识。
☆ 践行原则:只看一手信息
经过这么一分析,如果换做今年,我会一开始就淘汰,“每天听本书”“写作课”“知识星球”“手账”“提升课”,这些都是他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转述或者整合信息,而且大多没有自己独立成一套体系的见解,没有在原有知识上的有一个提升。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读书只读英文原著?因为翻译也是二手的。
后来我发现,这一原则帮我节约了太多时间。我删除了2/3的微信公众号,节约了不少时间免于看那些经常诱惑我看完却一点收获也没有的标题党爆款文。基本不看转发烂了的微博热门,也不看各种无聊的新闻等等。这为我节约了大量时间。
不要指望在垃圾信息里能淘出黄金。
第二步:选择第一级知识
☆ 践行原则:1.学习一级知识;2.跟着某一领域最牛的人学习。
考研的人都知道,报考学科分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二级是一级的分支。第一级知识普遍比较深奥难懂,比如数学,物理,生物等等...以我现在能力和时间,暂时不太可能去学习这类知识(但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学)。所以如果我想学习某领域,我会选择跟随该领域最牛人的步伐。比如我自己报的450元理财课就远不及1万3理财课,1万3课程的老师是中国目前最牛的解读财报的老师,也给很多知名大公司做过财务培训。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课程中,我觉得只有数字力课程价值最高最有用的原因。
第三部:选择当下最需要最重要的先学习
☆ 践行原则:不断追问“什么最重要”?
根据以上三原则,2018年,我的学习计划里只剩下得到里的金融专栏,复习数字力课程以及每周上一次混沌大学课程。然后2018年的读书计划里,暂时只有一本逻辑学书。我再也不会给自己规定一年看多少本书的计划,有时一本书产生的效果远远超出几十本的效果。最主要的是,以我现在的阅读和理解速度,一本逻辑学扎实啃下来怎么说也得一年吧。
最后提一个自己的小改变。以前我总规定“每天看多少页书”前几天改成了“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仅仅几天就明显感觉到,自己现在的学习效率要远高于走马观花的状态。
这样分析下来, 数字力以外的课程也让我收获巨大,因为对于“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和时间学习却没有卵用”的反思让我收获巨大。总结2017年走过的弯路,让我2018年避免浪费更多的钱和时间,也会比以前更有效率。
我的整篇文章看似在分析如何选择课程,其实最根本的是在说如何高效学习,总结下来其实就两句:
1.选择永远比努力重要;
2.选择跟着某一领域最牛的人学习!
最后,牢记一句话:
爆炸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垃圾信息。
一点点经验分享,以后还会继续打磨这篇文章,愿大家2018年都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