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课一得”,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个既定的学习目标,其它的课堂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来展开。也就是让学生每节课至少有一点收获,突破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疑点,扎扎实实地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
根据现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和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有所斩获,所以转变教学的观念是改革教学方法的指挥棒。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发展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先学后教的思想,而“一课一得”教学方法确实符合了这一改革的要求,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
“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是实施一节课的总目标,具体需要诸多步骤的配合,学生课前的预习,也就是教师在讲授之前给学生布置课上需要解决问题的任务,提醒学生在本堂课内要求完成一个学习目标,并讲清楚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理解什么、了解什么,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去准备,加以了解、研究,拓展课外知识,延伸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围绕着既定的学习目标去解决课堂上的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就是让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使得在一节课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预习和专心听讲的习惯,有助于提高“一课一得”的质量。培养预习的习惯就是通过教师多次在教学开始前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以思考题为纲,学生可以通过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自行完成相应问题,结合着自己的理解对课文内容加以思考,这样就会对课文有了更深的了解,再加之教师在课堂的讲解,就会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长时间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理解课文,那么就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新的教学方法,“一课一得”分解了教学目标,每一节课都有相对独立的教案,但是每篇教案之间还有着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每节课都是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割实施,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主要问题,解决一个知识点,培养一方面的能力,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鲜明。教学时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每节课都完成一个知识点,课与课表面上是独立的,但是内在却是紧密相连,课课相连就会形成一个知识链,学生通过每课的学习,日积月累则滴水成海,聚沙成塔,构建完整的知能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语文素养,莫过于随时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既定的知识点,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加之课堂上对问题加以指导,进而理解,获得知识,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通过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和动脑的学习过程,既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又学会了学习,培养了能力。切实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中获得知识,一课有一得,若干课就有若干得,将一得与若干得联系起来,便能由“点”到“线”,从“线”到“面”,由“面”到“网”,如一单元讲完后,再把一课一得,用单元小结进行得得相联。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终身受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增多了,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熟了,随之语文素养也就会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一课一得”的能力训练。针对不同的阅读要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对谋篇布局的掌握,一课一得的“得”,实际上要解决的是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问题。大到篇章构思,小到遣词造句,从语言实践出发,概括出方法,分析其价值,给出模拟练习示范。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经过相互启发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久而久之,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教学中采取“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站在一个统观全局的高度来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理解相结合,以期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