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不少妈妈对培养娃娃的画画能力有浓厚兴趣,但是困惑的是,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把个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说出来,希望帮助到更多的家庭。
审美在先,技法在后
小朋友画画引导,其实不用急于训练技法。多给孩子看美的艺术作品,美的色彩搭配、美的构图布局,体会画面的韵律与节奏。孩子习得了这些,等他动手能力慢慢变强,画出来的作品,就不会如下这样的面孔哦,艳俗、呆板、千人一面:
再看两幅五六岁孩子的作品,有良好审美能力画出来的作品,技法不高,但是画面却很美:
推荐一本书给大家,日本鸟居昭美写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这本书介绍了1~9岁孩子画作特征和能力发展规律。阅读过这本书,家长可以放下焦虑,其实儿童天生会画画,我们给孩子营造家庭画画的氛围、准备好画材,让孩子在家自由挥洒就好。
环境布置
让孩子在家里有一个适宜画画的环境,更能激发孩子画画的动机。美美的环境,画画原来可以更好玩更开心。
给大家看一组儿童画画环境布置图片:
画材准备:
1 优先推荐记号笔
采用墨水充足的记号笔(粗头和细头皆可)。之所以选用这种笔,是因为它造型大胆、准确、形象概括简练、画面效果醒目,不易重来修改,利于孩子建立自信。
2 大张的纸
大张的纸有利于孩子自由创作,把图像画得大一些,同样也利用培养孩子的自信。
3 丙烯和水粉颜料
这两种颜料更适合让孩子自由地刷刷刷,让孩子的笔触更生动有力。儿童学习用色,用brush更适合。刷子蘸着两种颜料,可以画出千变万化的颜色混合效果。
4 画布、画框和相框
让小朋友在画布或画框上作画,画完之后,一幅作品就自然成形。或者把画好的画裁剪之后装裱在相框里,一幅美美的的作品就有了,这样特别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家感觉。把作品摆放在架子上,或挂在墙上,也很有成就感哦。
5 超轻黏土
小朋友创作作品不仅仅是用画笔来画,还可以用超轻黏土来做,平面的、立体的都可以做,这对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特别有帮助。
6 手工纸
纸可以撕出造型,拼贴在画布上,也可以折,还可以用来剪,剪出各种形状,也很有趣。
引导独立画画
小朋友一般都喜欢涂鸦,但是不要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多鼓励孩子画,从线条和色彩及画画过程表现来肯定孩子。自然而然,孩子会喜欢画画,也会越画越好。如果孩子说,“我不会”。那家长一定要注意了,千万不要画超越他当下水平的形象给小朋友看,让他进入认知误区,要画得和大人一样才是画画。那他以后就不想自己动手来画,总想依靠大人的帮助,只想看大人怎么画。如果想画给孩子看,最好是,3岁孩子,给他看3岁孩子画的样子。是5岁孩子,让他看5岁孩子画的样子。我们要遵从孩子的成长规律,画他相适应阶段的画即可。5岁让孩子像成人一样画国画,画素描。这是揠苗助长,打击孩子的自信,孩子永远都不可能自由自信地画画。
还可以通过言语来引导小朋友画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以画烤肉为例,问孩子:“你和谁一起去呢?”“在什么地方烤肉呢?草地?河边?”“是早上?傍晚?还是晚上烤肉呢?”“除了烤肉,你们还做了哪些事?聊天?喝饮料?唱歌?打球?”
引导说画
小朋友先行的是他的想象力,但是技法不会太成熟。听他说画,我们大人可能会特别惊叹,天马行空,无所不能,事物与事物的联系原来可以这样子。我在教学中,就遇到一个小朋友,我特别惊喜,我心里暗自窃喜我遇到了未来的大艺术家。他可以把恐龙和火山的故事编得特别有趣,在他的一番讲解下,他甚至因为脑子还在继续构思他的故事,在说画时还有点磕磕巴巴,但是我已经被他吸引和感染。我对他的画认识又有新的感受,不自觉地就特别喜欢他充满想象力的画画作品。如果这孩子,一如既往地爱画画,爱说画,一定会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引导而不教
引导!引导!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色彩的丰富变化,并引起声音,触觉,嗅觉的联想,从最稚嫩的表达开始,就鼓励他们探索和创造,更不要以成人那种客观,科学的思维去限制孩子充满天真的“不合理”。当带孩子逛公园时,捡起一串树叶让孩子观察,树叶是什么形状,一片片叶子是如何排列的,再换一个角度看看,前面的叶子遮挡着后面的叶子。自然而然,孩子在生活中,就养成了观察力强的直觉力。
简笔画有剧毒
儿童绘画表现的正确过程是通过观察或记忆,然后再脑海中构建成像,再将三维的形象通过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以平面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是直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不真实存在的物象,进而抽象的表现出来。而简笔画是直接把结果提供给孩子,硬生生的将这一思维过程从儿童绘画过程中剥离。时间长了,孩子将产生依赖,不擅于思考,不会画出有生命力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