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东北,山很常见,我经常闲暇时间同朋友结伴去登山,前几年出门旅游,也去过很多名山大川,有风景优美的千山,有气势宏伟的泰山,有巍峨险峻的华山……但是最难忘记的还是故乡不知名的小山。
故乡在辽宁南部的一个小山村,自从我17岁考学离开家乡,毕业后,在异乡工作,生活,每年,回几次家乡看望亲人,但再也没有去登山。
故乡的山,海拔并不高,人们大多按方位给山取名字,比如,前关山,大西山,东山,岭西……山上物产丰富,我小时候常去上山,那里,给我的童年带来很多欢乐。
01
春天的山,是淡绿色的,这时草木开始发芽,各种绿色的小生命从地底下钻出来,一场春雨过后,山的颜色慢慢变绿。
小时候家里养猪,主要喂玉米,但毕竟产量有限,一部分玉米面人要吃,一部分要喂鸡、喂猪,所以一到春天,妈妈就领着我和哥哥一起上山采山菜,给猪当饲料。
前关山上的野菜品种最多,有蕨菜,歪脖张,鸡爪菜,夹夹菜等。
其中夹夹菜最多,一簇一簇的,茎是暗红色的,上面分布着错落有致的叶片,挑尖嫩肉厚的部分掐下来,我们仨半天能采两个玻璃丝袋子。
回家后用开水烫一下,颜色由绿色变成土黄色,然后放在一口大缸里,储存起来,喂猪的时候在玉米面糊糊里再加一瓢夹夹菜,猪吃了,不生病,长得快。
这种菜人也能吃,味道稍微有点苦,清热解毒,能祛火,用热水焯烫后,可以蘸酱吃。
每次采山菜,我都特别愿意去,因为山上,还有小杏树,小山杏吃在嘴里酸酸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山杏可是好东西,山杏小的时候里面的核是白色的,软软的,味道苦,要小心地啃着吃,不能吃到白核,山杏长大后,里头的核变硬,味道就变得酸涩起来,不能吃了。
山上还有我喜欢的花,有芍药,野百合,和其他不知名的野花,我最喜欢芍药花,有白色的,粉色的,虽然是单瓣的,没有家养的芍药花美,香气也不浓郁,但是它孤傲地长在山坡上,迎着阳光,不畏风雨,不用人工去做什么,每到春天发芽成长,在大自然中自生自灭,独自美丽,让人赞叹!
记得有一次,我折了一支芍药花的花骨朵,回家插在花瓶里,等着开花,可是很久也没动静,看它逐渐枯萎,我心里很难过,妈说,不能开花了,我用小手把花瓣扒开,想人为地让它盛开,可是花里面已经变成了暗粉色,还有一股酸腐的味道,哪还有花的样子,最后不得不伤心的扔掉。
从那以后我再没有折过任何花朵,我不想看到它枯萎的样子。
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换一种生长环境就会不适应,就像人,换了一个新环境可能水土不服。
山菜,山杏,山花是最春天送给人们最好的礼物。
02
夏天的山,满目葱翠,几场雨水过后,草木疯长,到处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当时自己家里承包了一大片果园,在坐西朝东的半山坡上,叫大坡果园,山上有近百棵果树,果树间隙种了很多农作物,有芝麻,地瓜,香瓜,南瓜,茄子,豆角……
果园既是菜园又是花园,小蜜蜂不停地采蜜,嗡嗡地叫着,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蜻蜓不时飞来飞去,蛐蛐躲在角落里不住地鸣叫,整个果园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果园里一颗大苹果树,长得枝繁叶茂,每年能打四五百斤果,是伏苹果,果实在夏天成熟,果子不大,周身通红,看着喜人,一串串的挂满枝头,吃在嘴里口感甜脆。
卸苹果的时候,树稍上的小苹果够不着,就爬到树上去摇晃,摇不下来,就用棍子打下来,树尖上的苹果没有树叶遮挡,日晒时间长,因此,颜色最鲜艳 ,味道最甜。
只是果子大多被喜鹊啄食过,掉到地上也不完整了,原来鸟儿们最聪明,他们知道哪个地方的苹果最好吃。
果园里的农活很多,除草,施肥,打药……干活累了,爸爸会摘一个西瓜给我们吃,我不会挑西瓜,需要用手拍,爸爸一挑一个准,香甜的西瓜吃在嘴里,非常解渴。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瓜,从香瓜秧结小香瓜开始,我就一直观察它,盼着快点长大。
一开始瓜身上面长有一层尖尖的绒毛,渐渐的绒毛褪去,香瓜的肚子越鼓越大,感觉快成熟了,我经常趴在地上闻味,哥哥告诉我,不能用手碰瓜,否则瓜瓤就娄了,我不敢碰,怕香瓜不甜,等到瓜蒂有些发黄,香味也很浓郁时,再摘下来。
找块抹布擦擦上面的土,拿在手里,用大拇指甲在瓜的中央一划,再稍一用力掰开,香瓜的清甜味道弥漫开来,闻着味儿就知道这是个好瓜。
把瓜籽甩掉,咬在嘴里,那味道清香中带着甘甜,让人吃完这口赶紧吃下一口,真是唇齿留香。
这些年,一到夏天,也买过很多香瓜,可是还是没有自家果园里种的香瓜有味道。
果园儿的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沟,河面有两米宽,垫几块石头才能过去。一场暴雨过后,河水猛涨,水从上游流下来,一路发出叮咚叮咚地响声,像在弹奏一曲美妙的音乐。
河边的小草被水冲刷到了水里,整齐地排列着,水从草的上面流过,像绿色的绸缎,河水清清凉凉,干活累了,就用水洗把脸,或者把山上摘的菜在水里洗一洗拿回家。
果园,瓜果,小河,在夏天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03
秋天的大山是多彩的,黄色,红色,绿色参杂在一起,色彩斑斓,像一幅油画。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榛子是人们喜爱的坚果之一,大西山很大,北坡上有两大片自然榛子林,到处暑的时候,榛子完全成熟,这时易与外皮分离,果实最饱满,味道纯正,清香中泛着一丝甘甜,榛子瓤不干不水刚刚好。
南坡山上有很多山枣树,树最高不到150厘米,上面有刺,结满了圆圆的红色小山枣,就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玛瑙,点缀在枣树上,特别诱人,让人忍不住伸手去摘。
摘山枣不仅要避开刺针,还要注意枣叶后面的洋辣子,这种小虫子,身体细长、短小,通体黄绿色,和枣叶一个颜色,不易发觉,身上均匀分布着尖尖的刺,它潜伏在枣叶后面,如果不仔细看,很可能被它上面的刺扎到,皮肤会立刻红肿,疼痛。
山枣里面的核很大,果肉不多,但味道酸酸甜甜,很有风味儿。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勤工俭学任务,让收集植物的种子,有蓖麻籽,槐树的种子和山枣核,据说是为了支援大西北,那边植物少。
蓖麻是种在院子里的,等成熟了收集起来就行。槐树的种子扁扁的,从树上采回家,一个一个打开收集起来,也容易。
最麻烦的就是山枣核,要上山把山枣从枣树上摘下来,把果肉饱满的挑出来,留着生吃,或者放到瓶子里,倒入白酒发酵,能存放很长时间。
余下的山枣,要放到锅里煮,煮过之后,山枣变成了黄褐色,打开锅盖,有种发酵的酸味,用笊篱捞出来,放到筐里,再拿到小河边搓洗,把上面的果肉漂洗干净,余下的核拿回家晒干,山枣核的工序完成。
山上还有榛子蘑,长在榛子棵子的下面,冬天用来炖鸡,做汤,非常美味,很多农民采回蘑菇晒干,到冬天能卖个好价钱,用来贴补家用。
榛子,山枣,蘑菇,是秋天带给人们的馈赠。
04
冬天的大山是灰白色的,几场大雪过后,雪散落在枯叶上,发着寒冷的光,大山巍然屹立,有一种坚毅,庄严的美。
上小学的时候,冬天取暖没有煤,要交炉柴,在教室中央生个地炉,用几节烟囱拼在一起,把烟排到外面。
那时候,值日生轮值,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生炉子,把炉子点着也是一项技能,先点燃软柴火,然后放小细棍,最后才能放大树根,在红彤彤的炉火边,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读书、学习。
那时,每个同学至少要交50斤炉柴,如果天冷,炉柴不够就再多交一些。
当时,大队有三个生产队,我家在一队,山上的树不多,树根也不多,二队在大沟里,那里树木茂密,树根不少,我和二队的同学约好,去山上刨树根。
带着镐头,土篮,走了很远才到山脚下,山上尽是枯叶,积雪,要注意脚下,别陷进去,上山之后,找小一点的老树根,不能打新树根,由于里面潮湿,很难打下来,从树根的侧面用镐头使劲敲打,由于天冷,树根有些脆,容易敲断,敲不断再用镐头刨几下,也就下来了,有时小半天就能弄一土篮。打树根要用力气,所以也不觉得冷。
拿到山下,挎着土篮,拿着镐头,往家走,树根很重,一路要歇几气才行。
每年的交炉柴任务,都是我自己完成,爸爸妈妈为了生计,也没时间管我。
那时候,干活也不觉得累,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否则,冬天就要挨冻。
后来,上了初中,是三层的楼房,有了暖气,才不用交炉柴。
白雪,劈柴,炉火,是冬天对给人们的考验。
从春天到冬天,一年年四季轮回,大山的色彩不停地变幻,大山不言,默默守候在那里,陪着人们走过春夏秋冬,见证着季节的更替,时代的变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那个春天采山菜,秋天采树种,冬天交炉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故乡的山,给我留下了很多童年的回忆,伴我走过很多童年的快乐时光,那些美好的记忆,让我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