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但是人的生存必须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根本不可能做到与世隔绝。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要和他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烦恼也会因此而产生。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人际关系。自卑感是阿德勒提出来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自卑简单地理解就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儿价值。比如说身材矮小的人会以自己的身高自卑,事实上身高只是 一个数值,并不能代表这个身高的人就是劣等的。问题在于人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这个因身高而自卑的人,突然有一天遇到了一个朋友告诉他:“长高有什么好处呢?你可有让人感觉轻松的本事啊!”这样看来身材矮小对周围的人还有好处的。这就是价值的转换,这个人从此再也不以身高为烦恼了。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人的烦恼是因和别人的比较而产生的。身高没有任何变化,但是看待身高的角度改变了,烦恼也就没有了。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但是可以改变主观解释。 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
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因为人从一生出就知道,自己无力存活。必须靠着他人的照顾才能生存。但是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人希望摆脱这处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的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的状态。例如婴儿的呀呀说语,蹒跚学步都是想摆脱这种无力感。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们树立理想和目标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 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但是有些人无法认清自己的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根本没有向前迈进的勇气。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这就成了自卑情结。自卑情绪其实是把自卑当成借口,不愿意再付出努力,以此安慰自己处在现状当中。
阿德勒指出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虽然自卑感人人都有,但它沉重得没人能够一直忍受这种状态。自卑感源于自己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真正要做的是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的部分,比如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等等。但是如果没有勇气去努力的人就陷入自卑情结。有时自卑情结还会发展成另外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那就是优越情结。虽然苦于强烈的自卑之中,但是又没有勇气改变的人就会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补偿。表现的自己好像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比如说借助权势的人,自吹自擂的人其实都是对自己没有自信,需要外在一些东西来炫耀自己,增加自己在别人眼中的重要性,以得到周围人的认可。阿德勒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如果真正地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才会骄傲自大,那其实是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担心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会得不到周围的认可。这完全是一种优越情结。
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看起来似乎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实则是一对双胞胎。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夸大自卑,来实现一种异常的优越感。比如说有人因为身高或者相貌而苦恼,善良之人肯定会说没必要在意这些啊,或者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身高和长相啊。但是当事人可能会说你们怎么能理解我的烦恼呢?那么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了。所以周围的人以后就会小心翼翼地来对待这个人了吧。想想平时我们会过多的照顾生病的人,过多的照顾一些弱势群体。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所以不幸的人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最弱的就是小婴儿,同时最强大的也是小婴儿,我们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