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与生成性教学资源
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事件,强调将教学事件转化成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利用,理清教学事件、教学资源、生成性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本文就教学资源、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教学事件转化为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一些阐述。
一、教学资源与生成性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又称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教学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狭义的教学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教学资源依据不同的视角可以进行多种分类,例如根据存在方式可以划分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育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如教材、教具、自然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活动等有形的物质的显性教学资源,和师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态度和能力等,虽然不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隐性教学资源。再如根据功能特点或以划分为素材性教学资源和条件性教学资源,还如作用方式划分为直接的教学资源与间接的教学资源等。不同的视角会对教学资源作出不同的界定,从生成性教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的疑惑、见解等内隐性资源,应该充分挖掘与利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把课程(其实只是教材)看作“整个世界”,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完成教材任务,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的。但在生成性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教学资源,整个课堂充满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事件,都可能是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正如赞可夫所言:“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师的天地就开阔了”。因此笔者倾向于对教学资源作如下界定:支持课堂教学开展、并为课堂教学利用的各种条件,只要这些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课堂教学所利用,为一定的课堂教学活动服务,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是教学资源。这样的界定一是能够将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包含其中,又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视为教学资源,还充分体现对将生活世界纳入教学资源的视域范围,更能够将生成性教学事件视为可以转化成的教学资源。
生成性教学资源: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由教学事件特别是非预设性教学事件所形成的教学资源。由于教学活动中教学事件特别是非预设性教学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生成性教学资源也具有不确定性,其价值也就不完全相同,有些还可能产生负面效应,需要教师做出价值判断,适当取舍。我们应当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成为教学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并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的资源,才是现实的教学资源。因此,对于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首先应该弄清教学事件与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关系。
二、教学事件与生成性教学资源
对于教学事件与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应该明确,教学事件不等于教学资源。教学事件是指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际遇而产生的教与学的关系细节,一个个的教学事件组合起来构成课堂。教学事件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能导致教学目标的缺失也可能促进教学目标更好的达成。教学资源是指支持课堂教学开展、并为课堂教学利用的各种条件。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可以认为两者分属不同的概念。但都与课堂教学的目标有联系,前者不一定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后者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学事件不等于教学资源。
其次应该肯定教学事件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有如约而至的风景,也有不期而遇的美丽。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如果具有一双慧眼,就能在教学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事件,有效地生成教学资源,使学生不与那些美丽的风景失之交臂。如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关键问题这是一个教学事件,但如果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点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这个问题就转化成了一个生成性资源。再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出现错误是一个教学事件,但如果教师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到突破口,因势利导,在比较中让学生错中有得,这个错误就转化成了一个生成性资源。教学事件特别是非预见设性教学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教学事件的多样性,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捕捉并合理整合,使其成为教学新的“生长点”,教学事件就能够转化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焕发生机和活力。
再次,我们应该体会到教学事件转化成教学资源的量越大,教学的有效性越高。教学事件如果能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无疑将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学事件转化成教学资源的量越大,说明课堂上生成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就越丰富,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的作用也越大,教学的有效性也随之提高。反之,教学事件转化成教学资源的量越小,说明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于是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打折扣了。
最后,我们应该把握教学事件生成教学资源的三个条件。
师源性条件:主要是指作为资源开发者的人——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和教育教学方式对教学事件生成教学资源的积极或者消极作用。做一个积极的预设者是首要条件。要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彻底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观念,才能在课堂上利用情境、合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促成教学事件的生成。这是教学事件转化成生成教学资源的前提。整合教学资源是前提条件。要将教材中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整合、迁移、深化。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注意利用并开发教材以外的各种文本性教学资源、非文本性教学资源,为课堂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这是教学事件转化成生成教学资源的基础。精心设计预案是必然条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从多方面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这是教学事件转化为生成教学资源的保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做一个机智的调控者,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切调整。“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适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更要做一个勤奋的反思者,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积累教学智慧、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感悟能力,丰富人文底蕴,也是更好地让自己课堂教学事件生成教学资源的有效策略。
生源性条件:就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对教学事件生成教学资源的积极或者消极作用。张扬个性,有的“奇思妙想”是其一。只有他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在课堂交流中才会涌现出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意料之外的,可能是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可能是正确或错误的,可能是重要或不重要的,无论怎样,它都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推进。其二要有“兴趣触点”,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享受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才可能产生对学习的强大内在心理需求,才会调动丰富的情绪情感神经,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形成“燎原”之势。也就是说要有从情感参与到行为参与再到思维参与的清晰过程,用情感参与来调控情绪情感,促使自己的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才能促进教学活动中将教学事件转化成生成教学资源。
师生交互性条件:就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作用。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一是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如果对某一门学科或某一项活动发生了强烈的内驱力,他就能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并且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这门学科或从事这项活动。二是要创造一个能供学生实践活动的平台,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而不是自己占有信息,因为作为现代学生应该具备和努力具备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从而为自己的学习服务。三是要建立学生对话、师生对话的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交互“集体”氛围,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共同生活的情趣,与他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习得共同生活的规则,在共性之中去自主地建立自己的个性,并且通过他人来确立自己在“言语”中的位置。四是要构建“层递性”对话系统。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并采取各种具有“层递性”的能力发展序列,在兴趣与智慧中不断地扩开他们的视野与思想。五是要遵循对话无错原则。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所以说,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只有在无错原则下学生才会大胆探索,看来“并不正确”也并无妨碍。六是是建立一种“自治型”共同学习机制,确认自己,养成集体的协同,建立交际与沟通的语言渠道与规则。七是要大力倡导质疑,并展开辨析。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谈”与“交锋”,从而使信息能够实现“零距离”的交互。课堂上并不要求同步,不要求整齐划一,但要求交互、共鸣、触类连通,讲求各种观点之间的互补。在学生的质疑和辨析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课堂成为一个有序而充满着各种观点合流而碰撞的“意义交汇场”,让课堂成为新观点的产生过程,新见解的生长过程,成为一个既有共同语言与思想,又有不同的见解的个性与发现的“大观园”,这样的课堂,教学事件转化为生成资源会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