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我对这个节气有莫名好感,古人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简简单单十六字,就勾勒出一幅让人遐想联翩的画卷。
白露,一个适合讲故事的时节。
昨晚看到简友一篇关于笔名的文章,煞是有趣,我想每一个文字爱好者都会给自己取一个有意义的笔名,有时候比起作者的文字,笔名背后的故事似乎更吸引人。
今天,我们就聊聊笔名背后的故事。
周树人——鲁迅
毫不夸张的说,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没有之一。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人们被这位作家犀利深刻的文笔所折服,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在起名字方面也令人佩服。据不完全统计,他的一生总共给自己起过100多个笔名,什么“自树、庚辰、索子、索士、树人、令飞、迅行......”
而“鲁迅”这个笔名始见于他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从这篇小说开始,作家开始了自己“以笔救国”的漫漫长路。
那为什么会起这个笔名呢?
我们从作家好友许寿裳的文章《亡友鲁迅印象记》中找到了答案。他说作家之所以起这个笔名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母亲姓鲁
周树人16岁丧父,与其母相依为命,母子感情笃深,以鲁为姓表达自己对母亲鲁瑞的爱。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这则说法就渊源久矣,周朝灭商,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各诸侯国君皆出同宗,鲁国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本都是姬姓后代,所以鲁即是周。
【三】取“鲁而迅行”之意
这应该就是作家的自谦说法了。有点像今天我们说的笨鸟先飞的意思。
看完以上三点,可能大家对鲁迅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不光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坛斗士,同时也是一个有温情的平常人。
王卫国——路遥
比起王卫国本名,路遥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作品在人民群众间一度激起强烈反响,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只要一直有奋斗者在,路遥就会一直被喜欢。
其实王卫国之前的笔名并不叫路遥,而是叫“缨依红”,据说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初恋。可见,那个时候的他和现在的文艺青年还是很像的。
而当他决定将写作当做自己毕生事业后,他给自己起了“路遥”这个笔名。
他深知人生路遥遥,事业路遥遥,爱情路遥遥,而“路遥知马力”,他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生命,诠释了自己对人生追求所付出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路虽遥而人有心。苦心人天不负,路遥不愧为一名伟大的作家。
管谟业——莫言
作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关于“莫言”这个笔名,作家在《饥饿与孤独是我的财富》中这样解释道:
自己小时候家穷,早早辍学回家放牛,于是养成自言自语的习惯。
然而小时候的他并不知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的道理,直到后来长大后喜欢说话给家人带来许麻烦,于是父母都劝告他“能不能不说话”,渐渐他懂得父母的苦心,也懂得世人并不喜欢爱说话的人,尤其是爱说真话的人,于是他给自己起名“莫言”,以此当做警示。
关于这个笔名还有一个小故事,记得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说了一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让我们分析这句话有几种意思。
当初大家讨论的不亦乐乎,深深沉浸在这样的文字乐趣中,整个课堂唧唧喳喳一片嘈杂。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些个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倔强少年如今也都变得寡言少语。
经过生活的历练,懂得了“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道理,也懂得了不要给别人强加你的观点,这个世界并不是以你为中心。
现在回过头再看“莫言”这个名字,便有了几分深切的感受。
讲完这些文坛大家笔名背后的故事,顺便再提一下“闻凉”这个名字的来由。
诚然我是不能和以上几位相提并论的,权且当是一个小小的分享罢了。
我小时候极不听话,在吃饭这件小事上可见一斑。母亲每每做好饭端到桌上,看着冒着热气的碗,我的心里就焦躁不安。一方面是怕烫,一方面是觉得吃热饭太费事,耽误自己出去玩。
母亲看我不好好吃饭,心里急得不行,后来她索性想出这样一个法子,就是每次盛好饭后,总要再准备一小盆凉水,然后将我的饭碗放在水盆里,过一会她端出来,自己先尝一口,然后对我“现在不烫了,快闻凉吃。”
“闻”在方言中有“趁”之意,“闻凉吃”即是“趁凉了赶快吃”。
我这个吃饭习惯保留了很久,长大后不再那么淘气了,吃再热的饭也不用凉水降温,而母亲仍会不时的说一句“闻凉吃”,她总怕我吃不饱,怕我饿瘦。
直到后来再也没人在我耳边说这句话了。当我开始独自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时,我想起了母亲饭桌上的叮嘱。我明白了,人不光要多吃饭,也要多吃苦。
又是一年白露时,白露凝情生相思,我想说,我有好好吃饭,也会适时添衣!